一、抓品牌塑造特色化,提升课程“吸引力”
青年夜校培训方式、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尤其注重县域间品牌打造,呈现百花齐放良好态势。
思想引领,突出政治性。依托青年榜样、各级团组织优秀青年代表、青联委员等“有影响力”的群体开展各自领域内容普及宣讲课,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夜校教育培训的首课、必修课,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青年之家邀请团十九大代表为园区青年推荐红色好书,带领青年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榜样精神,拉近革命先烈思想与青年心灵间的距离,凝聚引领新兴领域青年思想。
分类培训,突出针对性。开设手作沙龙,让青年亲身体验手工DIY纯天然草本植物乳液制作过程;莱山区开设指尖绘画、美学穿搭、咖啡调酒、烘焙美食等现代特色夜校课程,边学边玩赢得青年一致好评;x区邀请省级胶东花饽饽传承人现场教学花饽饽蒸制方法,“蒸”服了青年的眼,“蒸”服了青年的胃。
---此处隐藏1667字,下载后查看---
推动市县联动协同发展,聚焦青年夜校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明确配强师资“软实力”,加快基础设施“扩容提质”,推动软件“提档升级”。
专兼结合配师资。融合各方资源,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建立由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青年讲师团队伍、培训机构专业教师、社会组织负责人、青年特色人才等组成的教师资源库,常态化储备一批教育培训师资力量。
创新机制储师资。实施“校地合作”工作机制,充分利用驻烟高校师资优势,建立“三方对接”工作机制,结合学校特色,设置文化艺术类、民俗特色、健康运动类、技能提升类等课程36类。
结对包保强师资。实施区市团委与区市党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由区市党校选派骨干教师与青年夜校结对,每月至少到青年夜校开展政策宣讲指导1次,每季度至少到青年夜校讲授1堂精品课程。截至目前,全市建有青年夜校87处,分类开设瑜伽、鲁绣、葫芦烙画、剪纸、茶艺、烘焙、面塑、应急救护、非洲鼓、漆扇、中医养生、瑜伽、架子鼓等几十种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发布调查问卷6000份,精准匹配青年需求,已经开展近500节次教学,参与报名青年累计突破1万人次,参与上课的35周岁以下职业青年已超8000人。
下一步,团市委将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在全面调研、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塑造项目品牌,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聚焦青年所需所想,立足x实际,聚焦青年实际需求,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以举办技能培训、文化学习、知识普及、拓展交友为抓手,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深度的青年夜校课程,推动青年夜校工作提质扩面,让青年夜校成为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的青年服务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