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党的***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改革靠干部,干部要担当。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量和成效,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一、把担当作为体现在“争当排头兵”的改革定力上
站在新的起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保持改革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担当,以一流状态、一流标准、一流作为,在法治政府建设这个舞台上发光发热,拿出亮丽的“成绩单”。是不是真刀真枪地抓改革,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向党中央看齐的重要检验。改革越往前推,我们越要保持政治定力,越要自觉和坚定地向党中央看齐,对“改什么、怎么改”“建什么、怎么建”做到心中有数。对标先进方能见贤思齐。各项工作都要与国内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先进地区对标,向国内先进城市学习,以改革的办法借鉴先进理念、通行规则和有效机制。要读懂新时代的“变”字密码,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在坚持上级规定动作不变形不走样的基础上,以自选动作增色提亮,做到改革创新既接“天线”站位高,又接“地气”求实效。要坚持“一市(县、区)一特色、一域一品牌”,突出抓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片成景,让法治政府建设既有一枝独秀的看点,又有百花齐放的局面,打造更多叫得响、立得住的金字品牌。改革从来不是浪漫主义的锦上添花,而是一场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完善“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二、把担当作为诠释在“偏向虎山行”的改革魄力上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利益千丝万缕。任务越繁重、情况越复杂、问题越难解,越需要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要发扬斗争精神,进一步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向利益藩篱宣战,切实把明确的目标、部署的任务立在心间、抓在手中。实干担当、勇挑重担是成事之基。当年,我军挺进大别山时,邓小平对战友们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越重,对全局越有利。”敢于挑最重的担子、愿意挑最重的担子,展现的是一种价值追求,折射的是一种忠诚品质。勇于负责的党员干部越多,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越容易克服;愿挑重担的党员干部越多,法治政府建设就越顺利。总书记强调,对一些重大改革,其他层面协调难度大的,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加强统筹协调。何谓“烫手山芋”?是处理起来有风险、不处理会出问题的“老大难”,也是久治不愈的“老毛病”,亦或是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有干“事”不避“事”、闯“险”不惧“险”、担“责”不推“责”的担当精神,一抓到底。最硬骨头,是试金石、磨刀石,也是铺路石,它们考验人、锻炼人,也成就人。要坚决克服事事患得患失、处处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挺膺负责、攻坚克难。
三、把担当作为彰显在“滴水石穿”的改革行动上
---此处隐藏10985字,下载后查看---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统筹协调改
各级改革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统筹协调作用,应注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整体推进,很多单项改革难以完成,这就要求切实全面部署和推进。但是,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重点领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环节改革“一子落而满盘活”,这就要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牵引推动全面改革。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安排需要中央“拿主意”,进行“顶层设计”,地方和基层也有全局性问题,也需要进行总体性设计。同时,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用一个现成的药方包治百病不现实,仍需在探索中前行。总书记强调,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既找准定位,又突出特色,积极开展差别化改革。
3.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气吞万里如虎”的勇气和魄力,也需要“治大国如烹小鲜”的严谨与务实,更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与坚持。踌躇不前肯定不行,但一味求快也不行。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总书记强调“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这些重要论述都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深入体会、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