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学习心得汇编(29篇)

更新时间: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三树千顷澄碧

 

---此处隐藏36004字,下载后查看---

用好人才集聚这个“金钥匙”,绘制“政策人才双向奔赴”新图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内力。“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摸清家底”,掌握人才缺口的实际情况,精准开启引才“通道”,仔细编撰引才“说明书”,立体绘就引才“画像”,给怀才者与岗位“牵线搭桥”,让求才者精准实现“引才以需、引而能用”的目标,提高引才质量和效率。坚持把政策作为推动人才汇聚的“引擎”,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人才回乡创业项目资助、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医疗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构筑区域性政策引才的“个性”优势,深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沃土,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人才在干事创业中要永葆“闯”的姿态、“创”的劲头、“实”的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将每一个岗位都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奉献的途径,争做本职业的“行家里手”,竭尽毕生所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护航新质生产力之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科学指引,是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举措。只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阳春三月,芳草涓滴,当植千顷澄碧。今天是中国第46个植树节,不禁回想到焦裕禄“三树”精神:“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时代辗转数十载,“三树”精神未曾改变,广大年轻干部当以植好“三树”绿涓滴,会“千顷澄碧”,弘扬好焦裕禄同志“三树”精神,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

植一棵“纵使秋风无奈何”的松柏,坚韧不拔,会“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千顷澄碧”。焦裕禄上任之时,正值兰考县最艰难的关口。面对如此艰巨的重担、异常艰苦的环境,焦裕禄毫不退缩,喊出“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铮铮誓言,毅然决然投身兰考建设的洪流。在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访和蹲点调研120多个生产大队,以如松般的坚韧攻克风沙、内涝、盐碱“三座大山”。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使得玉成。广大年轻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植好这棵“永不凋谢,永不变色”的松柏,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韧、“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迎难而上、不畏困苦,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翻过一山再登一峰,不断攻克前行中“娄山关”“腊子口”,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业绩。

植一棵“一树春风千万枝”的杨柳,敢于斗争,会“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千顷澄碧”。焦裕禄决心改变兰考积贫积弱的旧貌,为了彻底整治“三害”,焦裕禄不顾肝部疼痛,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亲自带领一百余名“三害”调查队员,在雨最凶、风最猛、沙最大的地方,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经过五千余里的艰苦跋涉,全县所有的沙丘、风口、河流都被一一绘图编号,为治理兰考“三害”奠定了最扎实、最科学的基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广大年轻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植好这棵“根深叶茂,茁壮旺盛”的杨柳,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顽强生命、“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不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如磐意志,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茁壮成长、根深叶茂,真正做到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到艰苦环境中“百炼成钢”、在风险挑战中“淬火成金”,昂首阔步新征程。

植一棵“数叶迎风尚有声”的泡桐,只争朝夕,会“关山初度尘未洗”的“千顷澄碧”。肝部的疼痛愈发剧烈,但焦裕禄毫不在意,始终战斗在工作一线。“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使用压迫止痛法对抗着痛楚,用硬物一头抵着腰、一头抵着藤椅,久而久之藤椅也被顶出了大窟窿。1964年,焦裕禄累倒在岗位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为改变兰考面貌而奋战着。“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生死父老系。”广大年轻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植好这棵“抓紧时间,迅速成长”的泡桐,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感、“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苦练内功、修养功底,将乡村振兴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作为壮筋骨、长才干的“营养剂”,迅速成长成熟,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出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