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沿黄地市财政系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强化财力保障,擦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美丽“底色”。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体系,完善纵横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累计兑付横向补偿资金4600万元,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大力推进黄河生态工程建设,打造滨城小街湾、博兴打渔张等治黄文化示范区,建成高质量、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围绕“四水四定”,开展防洪排涝、节水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发行水利领域增发国债项目18个、资金12.5亿元。投入资金1.3亿元打造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行动。同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资金纳入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实施穿透式监控,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生态效益,为黄河安澜保驾护航。

集聚要素资源,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成色”。**市是工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7个,打造出高端铝、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在1.2万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市始终坚持“智者智城、志在**”城市定位,加力推进“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双型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7%,连续3年列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连续两年列全省第1位,省级、国家级科创平台424家,入选全国数字百强市。**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把有限的财力更加精准、科学、高效地进行配置,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发挥好财政支撑、引导、撬动作用。一是强化财力保障。落实“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促进魏桥、中裕等龙头企业延补强链、向新向绿,推动风电、光伏、锂电等新兴产业扩容增量。二是深化财金联动。组织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对接会议,达成意向贷款106.5亿元,推进“产业+基金”招商模式,促进基金与项目招引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三是优化政策供给。完善企业研发财政奖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政策体系,调动科创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共同发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推动改革创新,形成财政高效治理“特色”。在财政资源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市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财政改革路径,从“抓统筹、强绩效、深改革、严监管”四篇文章着手,扎实推进财政治理改革创新,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夯实财政基础。一是抓统筹,树牢中长期平衡思维和整体算账思路,在预算管理中坚持资金分配与资源统筹并举,对一些中长期规划、战略、政策和项目,综合考虑可用财力、政府资产、市场资源,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测算和评估,确保财力兜得住、可持续。二是强绩效,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资金,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绩效评价精准度,强化结果运用、奖优罚劣,推动绩效和节约意识渗透到预算管理各个环节。三是深改革,深化市县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收入和支出责任,完善激励政策,对财源建设成效明显、税收增长较快的县市区给予重奖,推动基层从“等靠要”向“谋发展、重效益、能自强”转变。四是严监管,着力规范基层财务管理,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不断深化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守牢安全底线,确保财政风险“不变色”。坚持风险防控和高质量发展两手抓,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多方协同、齐抓共管“三保”工作机制,做到民生保障到位、机关正常运转、工资按时发放。二是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风险动态监测,开展风险等级评定,分等级落实管控措施。三是严格落实城投债提级管理制度。实施还款计划、融资计划前置审批,优化债务本息机构,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四是稳慎推动金融领域风险化解。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可靠、符合发展预期的财政环境。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