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省际边界区域共建共治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市5个县(市、区)17个乡镇毗邻**省**州,为破解边疆省际边界区域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问题,**市积极探索省际边界区域共建共治新模式,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立联建共建的长效机制,推动边界区域高效融合。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上下贯通、联席共商、共建互动的长效机制,打通两地协同发展的“神经末梢”。一是构建联建体系机制。建立定期互商、党建互学、干部人才互育等3项共建机制,围绕组织联建、区域联治、产业联赢、服务联做、乡风联创等5方面共建内容,制定落实15条协作措施,推动两地市县乡三级签订跨区域党组织联建合作协议10个。二是推动组织互融共建。构建两地市州间、县市间、乡镇间、村组间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组织联建共建格局,推动边界区域联合建立5个跨区域党(工)委、16个党总支部,同步设立派出所联合党支部和水上联合党支部等“功能型”党组织,推动一线战斗堡垒联通联动。三是健全联席共商机制。以联建党组织为核心,实行“书记轮值”制,每年由一个联建党组织牵头负责主持、策划联建党组织活动事宜。建立健全市际联席会议协调常态化制度,两地轮值召开组织部、公安、发改、工信、财政、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接壤县市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每年召开联席会议2次以上,联合推进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难题,累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358个。

推行联动共治的治理模式,促进边界区域和谐稳定。健全跨省(区)联抓共治的合作机制,共同研究破解边界区域基层治理难题,搭建两地团结发展的“桥梁纽带”。一是建立联动调处机制。构建跨省(区)治理联防信息交流平台,成立3个跨省(区)调处中心、2个乡级联合调解委员会和警务联动中心、19个村级联合调解委员会,互通联享边界维稳信息,推动破解毗邻村寨资源共享、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等难题。二是协同开展治理行动。联合制定跨区域警务协作、司法协作、检务协作、人民调解协作等四大治理协作机制,联动双边公安、司法、林业、国土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等党员先锋队60支,联合开展打击违法犯罪、排查调处纠纷等省际边界综合治理行动165次,推动防范化解边界区域风险隐患,接边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0%以上,接边西林县连续17年获评“**平安县”。三是创新推行“码上”治理。依托“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推动5G党建平台实现跨省(区)网格化管理,平行设置跨区域单元网格8个,吸纳317名边界镇村的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部、村“两委”成员、无职党员、乡贤能人等担任网格员,运用“码上服务”网络平台一键调动网格员服务办理为民实事500余件次。

搭建共育人才的协作平台,助力边界区域共赢发展。强化发展要素保障,推动边界区域产业优势互补、互促共进。一是联动育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绿领人才工作站”平台作用,共建跨省(区)联合党工委党校,有效整合两地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资源200多人,联合举办“万峰论坛”、“头雁论坛”和产业人才培训班28期,惠及乡土人才4800人次,推动人才共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协同推进组团服务。成立跨省(区)产业项目联合推进工作专班,“抱团”组建10支专家人才志愿服务队,跨区域协调解决用工短缺、种植技术难题等100余个,引导边界乡镇联动发展沙糖桔、油茶等10余个特色产业,协同推进休闲垂钓康养基地等农文旅融合项目9个。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跨区域党组织+公司+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将边界区域4个村集体经济平台公司、14个专业合作社整合创建跨省(区)产业联盟,建成万亩油茶、千亩柠檬、肉牛养殖等产业核心示范园4个,引导接边万峰湖渔民1999户“转产上岸”发展林下经济。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