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大常委会X主任亲自担任监督组组长,并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分管领导带队赴X等地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工委会同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13个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协调会商重难点问题。市县两级人大密切联动,共同调研形成“共性+个性”问题和建议清单80余条。
(二)广泛吸纳民意。通过“X”数智平台和AAA公众号回收有效问卷2862份,并形成分析报告,综合分析民生实事项目线索、近3年代表建议、信访投诉件等民意诉求。邀请了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经营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调研座谈。
(三)突出问题导向。在区(县、市)全覆盖式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停车专项规划和停车配建指标落实情况,公共停车场和学校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设使用情况等重点问题,先后赴X、X、X、X、X、X、X等问题突出点位开展调研10余次,多次与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共同分析成因,研究对策措施。
(四)监督与整改同步发力。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校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而未用”等问题,会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和相关区(县、市)人大持续跟踪。截至7月3日,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而未用的7所学校,已有3所完成改造并启用,其余4所均已启动整改方案的研究制定。
---此处隐藏4048字,下载后查看---
(一)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应建立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协商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合力缓解“停车难”。二是落实部门职责。建议明确住建部门为市县两级停车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统筹推动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明确农村地区、退红空间、人防车位、错时共享等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将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三是强化法治保障。完善配套政策,理顺执法体系,依法处理违法停车和停车场建设单位、经营者、管理者、使用者存在的违法行为。
(二)加强规划引领,增加停车供给。一是加快完善专项规划。全面梳理分析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和供给现状,分级编制市县两级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制订近期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计划。二是科学制定并刚性执行配建指标。抓紧修订出台《停车配建指标》,并根据城市交通发展变化适时评估调整。刚性执行配建指标,确保配建停车场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定期监督检查配建指标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配建指标实施不到位或配建停车位挪作他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多措并举增加停车设施。集约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块建设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沉井式停车场等新型停车设施。结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综合利用公园绿地、公共广场、学校操场、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合理利用待建土地、存量建设用地等场所设置临时停车场。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对停车场建设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研究出台财政补助、地下空间分层出让、超配建指标容积率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
(三)规范停车管理,提升既有停车设施使用效率。一是规范运营管理。规范公共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备案审批流程,加强对经营者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查处违规经营行为。完善结建公共停车场移交和委托管理程序,确保移交后能够顺利向社会公众开放使用。加强农村地区停车场(位)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停车秩序维护,提高农村停车治理水平。二是强化价格杠杆。对于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停车收费,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供需关系、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细化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提升停车场使用率和车位周转率。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收费在强化指导服务同时,并加强依法监管,鼓励其参照政府定价停车场提供免费停车时长。三是推广错时共享停车。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率先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参照北京、南京、嘉兴等地先进经验,加强政策创新,逐步推广错时共享停车。四是提升智慧化水平。加强市级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停车场信息接入覆盖面,实现全市域停车场精准诱导,创新优化“信用停车”“无感支付”“共享停车”“反向寻车”等功能,努力打造集停车诱导、停车服务、停车收费、信息发布和数据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停车平台,有效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和停车体验。
(四)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推进突出问题治理。一是老旧小区方面。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充分挖潜存量空间增加小区停车位;通过在小区周边施划道路泊位、建设临时停车场等措施补充停车泊位供给;充分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协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措施,与周边商业、办公等区域错时共享停车资源,协同破解停车难题。二是中小学校方面。既有学校在内部挖潜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校一策”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缓解接送车辆通行和停放压力;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新建或改(扩)建时配套建设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实现错时精准接送;持续推广“校家警”常态化护学模式,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引导接送车辆即停即走;规范发展专用校车和定制公交,拓展建设“最美上学路”,便利学生安全上下学。三是医院方面。对于配建停车位历史欠账较严重的既有医院,建议结合城市更新、区块开发,加大周边公共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建设力度,有效增加停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时要严格按照停车配建指标配足用好停车位;加强停车智慧化建设,实现就诊信息与停车信息互联互通,为患者提供院内外停车精准诱导,提升车位周转率。
(五)完善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一是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优化提升公交线路,扩大公共交通线网覆盖面,全力推进公交和轨道交通“两网融合”。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外围P+R停车场建设,出台停车换乘优惠政策,缓解中心城区停车压力。加强城市绿道建设,推进步行道、自行车道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优化市民出行结构。提升学校、医院、商圈、景点等重点区域的公共交通通达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分担率。二是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倡导公众树立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文明停车的理念。加强学校、医院、商圈、轨道交通站点等周边的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和人行道环境整治,培养市民低碳环保的出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