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政府决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党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智囊团”,主要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进行系统研究,以优质的研究成果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要求党校“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由此可见,总书记把党校智库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全国有3000余所党校,县级党校达2000余所,县级党校在全国党校系统中数量较多、占比较高,县级党校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党校系统的发展。作为党校发展重要层面的智库建设,县级党校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强智库建设,是县级党校自身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全国党校系统发展水平的必然举措,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对XX4市6县的调查发现,县级党校智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研究成果逐年攀升,但由于起步较晚,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平台建设较薄弱、人员力量有欠缺、效果发挥不明显等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党校智库建设,必须创新举措,重点在机制、平台、人员、效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县级党校智库建设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县级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现状
(一)智库平台建设方面
第一,资政载体建设。从资政载体建设来看,6个县级党校中,有4个党校创办了资政载体,如《党校调研》《发展参考》等,2个党校依托本市市级党校资政载体开展工作。从资政载体运行管理来看,主要以教研或者科研室(股)负责日常运行工作,每年刊期在7期左右。从资政内容来看,主要以调研报告转化为主,占比88%左右,涉及重大理论阐释、研究的内容偏少,占比在12%左右。第二,研究平台建设。6个县级党校中,只有2个党校加挂省委党校的研究基地,其研究基地人员构成主要是本单位教研或者科研室(股)人员;除加挂省委党校的研究基地外,其余市、县级党校均未建立自己的研究基地。
(二)研究人员构成方面
县级党校智库研究人员主要是教研或者科研室(股)人员,外地区外单位人员较少。从人数规模来看,平均人数为2.6人;从年龄结构来看,平均年龄在36.7岁;从学历层次来看,以本科学历为主,占84.3%;从学科背景来看,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占93.2%,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较少;从工作经验来看,平均工作年限为16.3年;从工作履历来看,有2个及以上部门工作经验的占71.2%;从专业技术职称来看,以中级职称为主,初级和高级职称相对较少。
---此处隐藏3604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建立完备的研究平台。没有研究平台就不可能产出高质量的研究产品。一是市级党校要加大对辖区内县级党校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择优选择一批县级党校作为试点,设立相应的研究基地;二是市级社科联要加强智库基地打造工作,积极开展智库基地创建工作,为县级党校智库建设提供更多选择;三是县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智库工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托县级党校设立智库研究基地,充分吸纳全县优秀人才入库开展研究,定期推出课题,开展研究、服务大局。第二,采取动态管理。要定期开展智库建设的评价工作,对设立的智库,设立部门要定期对建设情况进行研判,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倒逼智库建设提质增效。一方面,加强智库评价,从成果、人员等方面进行全面研判,对作用效能发挥不明显的,进行撤销,对取得重大成果的,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智库人员评价,主要从成果方面进行评判,对成果不多、质量不好的人员,进行出库处理,并及时进行补充。第三,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在研究的经费保障上,省级党校层面要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县级党校的课题、资政等方面的研究经费要求、保障等做出明确的标准;市级党校层面要加大对县级党校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明确课题立项、资政报告的支持标准;县级层面,要加大对智库的资金保障力度,要出题目也要强保障;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强化人才培养
第一,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招录一批有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县级党校队伍和智库建设队伍中,提升县级党校研究水平,提高研究质量;可创新制订研究员计划,设立评定标准和条件,在县级党校内部根据标准、研究成果、职称等综合评定,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授予智库研究员称号,激发研究动力。第二,实施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注重培养中青年学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搭建学习提升、实践锻炼、才能展示的平台;整合内部人才,构建多学科人才团队,以项目组形式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特长;采取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资深教师带年轻教师的方法,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研究水平;积极打造一支职称、年龄、知识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第三,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计划。选拔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实践经验丰富、学风优良、责任心强且对申报课题有一定研究积累的教师,开展省部级、国家级课题攻坚行动;积极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尤其是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但申报单位必须由县级党校牵头。
(四)提高研究质效
第一,注重研究品质。一要提高决策咨询成果的品质,研究要聚焦中心工作、热点难点,充分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开展有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的研究,做实智库基础;二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实地调研、系统分析、科学判断,增强智库的生产能力;三要创造优质研究环境,大力加强信息支持、成果转化、考核激励等环节的管理;四要严肃学术规范,加强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全环节监督,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杜绝抄袭剽窃等行为,确保研究的严肃性。第二,用好资政载体。一要充分用好县级党校的资政载体,持续做优做强,规范载体运行,明确发行要求、分送时间、传阅范围,确保载体运行有序;二要丰富载体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课题研究,还应包括重大理论研究等方面;三要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两微一端”等方式,建设信息门户,创新网络资政新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研究成果、信息资源等各方面资源的交流共享,实现资政工作动态化、实时化,做好发挥成果影响力的基础建设。第三,营造良好氛围。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课题研究要制定细化管理办法,确保课题研究实事求是;二要营造创新研究的氛围,打造科学研究、创新研究的良好氛围,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准确把握时代新发展,把准决策需求与公共利益需求,形成高品质的研究成果;三要营造共同参与的氛围,积极营造宽松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团体合作的氛围,激发县级党校教师、专家、群众等参与到智库建设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