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基础
常州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完善支撑政策、稳步扩大供给、全面提升服务,养老托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被确定为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相融合、养老与医疗相融合、传统模式与新兴业态相融合“三项融合”模式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多元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17家,养老机构床位数2.5万余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4张,社会力量经营或举办床位数占比达80%,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2%;建有街道级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41个、社区老年助餐点304个,实现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全市共有托育机构348家,可提供托位1.8万余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47个,累计培育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9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6家。
(二)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养老托育服务“养、育、医、教”综合化、品质化、专业化的需求将更加凸显,养老托育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也将对我市养老托育服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此处隐藏55756字,下载后查看---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养老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供给需求精准匹配,区域发展逐步平衡协调,兜底线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持续增加,市场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日益多元,行业产业发展持续激发,产品供应持续丰富。到2025年,基本建成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覆盖城乡、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一老一小”照护服务体系。
1.兜底线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到2025年,在全市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和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完善特困老人兜底供养制度,制定《河源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每个县(区)至少建有1间医养结合特困供养服务机构。
2.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不断增加。发展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增强养老抚幼功能。到2025年,普惠性养老机构床位占比逐步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6%;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乡镇(街道)范围内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不低于60%。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41万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不少于5个,逐步提高普惠性机构托位占比;全市至少建成1所市级示范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力争建成6所具有带动效应,可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
3.市场化服务供给日益多元。到2025年,规划、土地、财政、投资、人才等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托育市场营商环境得到优化,社会力量可通过独资、参股、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托育设施改造和建设。养老托育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逐步推广,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骨干企业逐步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