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工作领域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一系列部署,为做好新时期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社会工作部作为新组建的党委职能部门,将立足新起点新征程,聚焦重点任务,秉持改革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精、深、实”结合、“建、管、服”并重、“点、线、面”联动,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坚持“学、思、用”贯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宁夏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责任、长期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领学促学机制,建立“分享式”学习模式,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多形式、多载体、多举措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聚力跑好“第一棒”,坚持一线调研摸底、一线学习思考、一线推动落实“三个一线”工作法,掌握实情、“解剖麻雀”,谋深谋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企三新”党建、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局行动,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以系统观念抓好体系化推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全面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着力在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机制、模式创新,深化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改革,推动全会精神在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精、深、实”结合,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持续深化“一核两端四化”(党建引领为核心;“平台端”和“服务端”双重推进;推进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x模式,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做精网格服务,通过合理拆分社区、划分网格,将“大片区”管理变为“小单元”治理,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进社区、入网格,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帮代办”等服务,解决群众的“微实事”。做深多方治理,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机制,发挥“五社联动”作用,拓宽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优势,持续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协同联动,合力解决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做实减负增效,围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建立规范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出台准入事项审批、减负观察反馈整改等制度,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者,深入挖掘社区治理“能人”成立志愿服务队,选派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基层治理指导员,持续为基层聚力强基。

坚持“建、管、服”并重,着力推进“两企三新”党建引领创新突破。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的要求,着力构建“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着力抓组建,健全推进“两个覆盖”常态长效机制,优化联合组建党组织设置,通过“三个一批”(输入一批、发展一批、找到一批)行动积极创造组建条件。依托产业联盟、产业协会、龙头企业、主管部门等,推动成立产业联合党委或“链”上党建联盟,加强行业综合党委建设。持续抓提升,充分发挥工委会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工委包抓联系服务机制,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党的工作从“有形”到“有效”转变。高标准实施“凤城红色物业”等一批党建项目,培育“e企跟党走”等一批党建品牌,打造葡萄酒和奶产业等党建示范带,以党建引领促发展。倾力优服务,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建好用好“塞上红色驿站”,落实好暖心服务“二十条”,畅通新就业群体诉求表达渠道,切实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引领。

坚持“点、线、面”联动,加快培育具有x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精准有序开展。育强服务阵地“支撑点”,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深度融合,持续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叫响“邻里守望”等社区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志愿服务特色站点、流动站点和共享空间,引导各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完善站点服务功能,推动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常态运行的站点布局。延伸服务队伍“连接线”,发挥组织动员优势,用好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吸收社区“人力资源”,挖掘社区“能人”、社区商户、热心居民等参与志愿服务,汇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协会)职责,抓实行业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示范性、专业性志愿服务组织。拓展志愿服务“覆盖面”,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新风、平安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通过集中服务、日常服务、结对服务等方式,建立供需有效对接机制,为群众提供长流水、不断线的志愿服务。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建立项目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风采展示、项目大赛等方式,复制衍生更多能持续、有实效的精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