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及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主流意识形态是得到统治地位的阶级认可并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个国家实现凝心聚力,达成普遍共识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制度得以存续的重要依托。自*世纪冷战结束尤其是进入*世纪以来,文化多样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增强不同国家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增加了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与挑战,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复杂性不断上升。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的观念或思想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集团性话语,具有价值导向、行动导向和群众导向的性质,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重视意识形态,注重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是GCD人的优良传统。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是高度重视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18*年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其力度和强度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尤其是明确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我们党的历史甚至国际共运史上都是罕见的,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了基调、指明了重点。

---此处隐藏6399字,下载后查看---

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能力,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中国在世界百年大变局中的立场、态度、方向,着力在更高更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了解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警惕,在相应领域加强应对和管理,提高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与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定期会商研判,在一定范围内对重要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情况通报,管控和处置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对意识形态的重要工作抓好贯彻落实。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注重创新,跟随互联网发展节奏,从理念和形式上与时俱进,润物无声,工作的开展要符合新形势新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寻新一代喜闻乐见的语言范式和传播形式,既对原则问题敢于“亮剑”,又在方法手段上善于“隐形”,不断改进宣传方式,多维度增强正面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自身特点,其复杂性和艰巨性、隐蔽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久久为功。高校孕育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且这种政治性和学术性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就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往往服从于特定社会主体的价值和利益诉求,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又必须遵从其学术性,应逐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最终做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政治性和学术性的辩证统一。这一点在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活动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需要充分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创造不同学术观点自由争鸣的良好学术环境,使真理愈辩愈明,使错误及时更正,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学真理。因此,既不能把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截然分开,也不能把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简单等同,而要坚持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础上的政治和学术的有机统一。还要注意高校科学探索无禁区,理论传播有纪律,在探索并检验真理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理论传播。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高校的开放性日益增强,国内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机构和企业,乃至与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成常态。这种高度开放的学术文化交流新格局,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声音,同时通过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有利于我国学习到其他国家先进、优秀的科学文化理念,促进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意识形态工作的扎实推进,必须要解决好话语体系建设和对外传播问题,以贴近现实的中国声音,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增强影响力。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相关学科群建设,着力构建主流思想文化建设平台。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势,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立场,围绕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重点研究,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思想文化作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对外思想文化传播和建设,在世界广泛传递中国声音和中国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