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制定《中共XX市委党校(XX行政学院)关于进一步规范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通知》,校(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领学,充分发挥中心组成员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研判,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2次,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党校(行政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完成学校党委换届选举。在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实现新老干部交接。二是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围绕“模范机关”创建要求,落实落细基层党建8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是开展党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XX等红色教育基地,传承革命精神,浸润红廉文化;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举办“迎七一”合唱比赛、“学党史·讲党史”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四是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中国GCD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本年度共发展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全部来自第一党支部。五是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典型案例剖析、观看警示片22场次。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加强思政课建设。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和教案书写评比,12名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力大赛和教学竞赛,并荣获二等奖。积极开展16项调研和课题研究。二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深化“课堂+”思政教育模式,着力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本期新增专职辅导员3人。三是规范办学行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校风建设的意见》《XX党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完成2021年招生录取工作。
(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常态化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课题引领战略,把教研和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完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二是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在全国高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省级金奖1项;在XX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健身气功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在XX市直机关第五套广播体操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在XX市“正青春·向未来”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XX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铜奖2项;在XX省首届“互联网+”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优秀奖1项、市级二等奖1项。
(五)强化依法治校意识,巩固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一是深化“平安校园”创建。成立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XX党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分析研判政治安全形势4次;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安保维稳工作责任,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6次;加强学员管理,本期学员夜间点名率达100%。二是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制定《XX党校法律顾问工作章程》,与XX市宏图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合同,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活动5场次。
---此处隐藏1966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学期工作重点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主责主业要求;二是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行政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影响;四是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要求,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严格执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完善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细化学籍、考勤、考核及评优流程;优化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强化学员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优化教师团队结构。
(三)坚持“五育并举”,健全完善党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一是注重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严格落实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各专题培训班计划安排;二是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培育功能发挥。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及指向性,深化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三是注重特殊群体关爱引导作用发挥。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的培训教育工作;四是注重结合实践强化养成作用发挥,积极拓宽实践育人渠道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着力构建科学高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员互动交流。改进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多样教学形式及线上资源运用。加强作业管理,提高设计质量,合理安排内容和提交时间。强化实验实习管理,确保实践教学效果,遵守安全法规和校规。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和命题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