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轻干部要善于从群众诉求中找准问题
4.年轻干部要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
5.年轻干部要老实做人做老实人
---此处隐藏12934字,下载后查看---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我们就一定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xx省舟山市努力探索年轻干部培训新模式,创新开展以学促干、学干结合的“东海尖兵”研学实训,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干导向、目标导向,靶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年轻干部,收到了较好成效。
围绕中心大局,精准发力。一是紧扣发展所需构建教学体系。对标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培养干部、提升能力、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为导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精心研究制定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行有方向、提笔能写、开口能说、遇事能干”四大实训模块,具体安排xx项实训任务、xx门专题辅导课程、6次现场教学,精准弥补学员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二是紧扣培训目标开展学员遴选。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省域市域实践中对干部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以“结构性统筹、前瞻性布局、系统性建强”为目标,通过在党校培训前期专项调研掌握的优秀年轻干部中确定一批、由市属单位推荐一批、从选调生和制度性交流干部中遴选一批的方式,精准选调“xx”研学实训班学员。三是紧抓专业所长优化师资配置。成立由组织、宣传、政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协调小组,邀请xx省内外高校资深专家教授、党校系统知名教师、省内各级部门专家领导,以及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市级领导和基层一线领导干部等组建师资库,选派曾参与省委市委重要决策、现已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担任“辅导员”,高标准配置师资力量,做到教学培训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坚持问题导向,培优赋能。一是秉持“开放办学+动态调整”理念。通过不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及时吸纳参训学员意见建议,动态调整优化后续教学安排,强化实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结合学员需求探索实施专题汇报、政策讲解、群众沟通等情景教学。二是坚持把“理论+实践”融入实训全链条。在“行有方向”模块,注重以结构化研讨、案例教学等形式,提升政治能力培训效果。在“提笔能写”模块,划分撰写综合老船长君、党政信息稿、调研报告等x个单元,通过“统一命题+导师点题+自主选题”开展实战实训,切实提升学员综合老船长君撰写能力。在“开口能说”模块,开展巡回宣讲、党组会议、网络舆情应对、“民生面对面”电视问政等情景模拟教学,提升学员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在“遇事能干”模块,坚持“人岗适配”原则组织顶岗实训,在项目一线切实强化学员攻坚克难本领。三是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组织体系。市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协同发力、高效联动,形成分块负责的培训管理模式,全链条、全方位优化年轻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建立“小组及个人双重积分量化+全程跟班观察+定期谈心谈话”三位一体考核评价制度,营造“在学习中比较、在实践中比拼”的浓厚氛围。
聚焦成果转化,学用相长。一是突出“实用”。组织学员深入基层开展“蹲点式”调研,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了《xx》《xx》等高质量综合老船长君、调研报告xx余篇,其中xx篇获各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二是注重“实战”。把教学课堂延伸至新区自贸区建设最前沿,统筹安排学员赴“双招双引”、民生保障、企业服务等领域开展为期x周的“沉浸式”顶岗实训,助力东白莲岛油品储运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环评报告编制报批等工作,通过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学员的工作水平。三是强化“实效”。引导学员聚焦研学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联合攻坚,如探索海岛“党建+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建立全市旅游推广联盟等举措,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的同时,提升了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