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先后对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这是党在新时代对正风肃纪反腐实践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是持续严明纪律作风的重要举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和不正之风,如果不坚决纠正,任其滋长蔓延、成风成势,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执政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苏联GCD大搞官僚特权、谋私腐败,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虽然武器装备精良,但内部奢靡铺张、贪污腐化、结党营私、脱离群众,“西安作风”最终被“延安作风”打败。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最能隔断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政治危害极大。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
“四风”是滋生腐败问题的温床,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局破题,统筹推进反“四风”、反腐败、反特权,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但这些问题抓得越久越能看出其顽固性、反复性,越能体会与其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当前,一些作风积弊还没有根除,享乐奢靡歪风不时抬头,有的改头换面、隐形变异。如,一些领导干部仍变换花样吃吃喝喝,想方设法套取资金设“小金库”,以培训、调研、党建活动为名违规公务接待;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收送礼金,以购物卡、消费券、快递等方式收送高档礼品;等等。由此可见,不正之风潜滋暗长的土壤还在,反弹回潮的风险犹存,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
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必须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持续深化对不正之风和腐败同根同源的规律性认识,健全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协同机制,一体推进惩腐纠风,把风腐同查同治嵌入办案全过程。既“由风查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斩断风腐勾连链条。既查清涉案对象的腐化蜕变问题,又查明事发缘由、场所、费用来源、参与人员、问题性质等,着力发现涉及其他党员干部的风腐问题线索。既用好“大脚板”,深入群众、明察暗访,监督发现隐蔽场所违规吃喝等问题,又深化运用大数据监督,打通数据壁垒、丰富监督模型,增强科技赋能、练就“火眼金睛”,破解“发现难”“深挖难”问题,不断压缩腐败滋生空间。既高压惩治震慑,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出现领导不力、不抓不管而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或屡屡出现贪腐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溯源倒查、严肃追责。
锚定标本兼治目标,不断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土壤。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注重对典型个案“解剖麻雀”、深挖问题根源,从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方面,深化以案促改、靶向施治。注重对一个时期、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的类案分析,把握作风建设阶段性、地区性、行业性特点,抓住顽固性、反复性问题系统整治,将防腐纠风举措与改革举措一体谋划部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远离奢靡享乐、违规吃喝“红线”。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党员干部涵养浩然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
---此处隐藏18570字,下载后查看---
“涉网”腐败作为新型腐败的一种,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样的。首先,有的党员干部面对各种奢侈品、高消费的诱惑,虚荣心不断膨胀,对物质的追求让党员干部萌生了快速实现财务积累的想法,网络“致富”的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收益”“高回报”的假象促使党员干部不惜铤而走险。其次,在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和网络普及大众化的时代,各种赌博类APP、网贷平台等为谋取巨额利润,进行“大数据”“精准化”推送,别有用心的人为达个人目的,也利用网络处心积虑对党员干部进行“围猎”。党员干部稍有不慎、意志力稍有放松,廉洁的防线便会失守。再次,监督管理制度的缺位。有些xx的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特别是财务内控、资金使用等监督管理缺位,导致大额资金长期处于监管盲区;有的xx甚至会计、出纳、公章、签字均由一个人担任或负责,监管漏洞百出,为党员干部利用网络挪用、贪污公款创造了条件。最后,有些党组织不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状态,在发现党员有纪律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未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最终导致事态恶化。党员干部“涉网”腐败产生的根本还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有的党员干部受“精致生活”“及时行乐”等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不是想着奋斗拼搏、建功立业,而是贪图享乐。加之网络世界各种思潮的影响,使得有的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扭曲,理想信念动摇甚至缺失,逐渐走上“歧途”,最终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治理党员干部“涉网”腐败,需要在铲除“涉网”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用力、系统施治。强化从早从严管理,各级党组织要用“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严”的举措预防“涉网”腐败,既管住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内”,也管住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外”,动态监测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发现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避免事态恶化。要坚持教育引导和警示预防并重。
用理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党纪教育让党员干部明白哪些事情能干、哪些事情不能干,将党的纪律内化为党员干部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绳。用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算好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
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监督是防止腐败滋生的一剂“良药”,也是治理领导干部“涉网”腐败的关键一环。要针对不同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健全落实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制度,尤其要健全财务、会计等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加强权力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对资金富足、资源密集岗位和“一把手”、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党员干部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
完善网络监管机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完善“涉网”腐败的犯罪立法,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净化网络环境,挤压党员干部利用网络滥用公权力的空间,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诱惑、抵制不良风气,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