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村自2021年入围x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锚定“x”的主题,聚守“生态、经济、美学”价值,促进x村颜值、气质、品质齐升,阔步踏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x特色的乡村振兴“稻”路。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x村基本情况。x村位于x镇西北部,是x镇重要西拓空间之一,位于x区农旅融合产业片区,区位优势明显。2004年6月由x、x两村合并而成,因曾隶属x乡而命名为x村。村域总面积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0亩,其中高标准粮田21亩,辖36个村民小组,户籍数1415户,户籍人口5129人。2020年村级可支配收入702.89万元。村委工作人员共13人,其中村两委班子7人。现有党员159人,下设5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x高速公路(x段)、x国道(x段)横贯村域南部和北部;x公路、x路纵贯村域东部和中部,呈“井字型”交通格局。村内区级道路1条、x路、x路、x路、x路4条镇级道路均为四好农村路。村域四面环水,水系丰富,共有24条河道,其中区级河道2条、镇级河道3条。粮田、果园特色鲜明,现有林地615.12亩,其中涵养林69.9亩,苗圃213亩,果林332亩,呈现“水在村中,村在园中”的自然肌理。现有x公司、x农场、x农场、x公司等果蔬品牌,有着蓬勃生长的力量,连续获评两届x市文明村。
(二)建设项目。x村坚持高位谋划,扮美村庄、点亮“幸福家”,围绕x镇“x”三村联动的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高质量编制了《x区x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17-2035年)》《x区x镇x村村庄设计》,主动融入市对区的“南北转型”和区北部乐高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布局,整合资源,坚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庄设计立足“区域联动”的原则,在尊重自然肌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精心打造“一核两轴多点”的人文景观,“一核”即乡村振兴“稻花湾”核心区,“两轴”即围绕朱平公路新经济融合发展轴和建富路心静界乡风宜居绿轴,“多点”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x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稻米产业及电商平台成为x村品牌项目,辐射引领全国文明单位x服装公司的社会公益效应,孵化康养民宿新业态,统筹布局康乐社区、花样稻田、电商示范点、党群服务点等多点项目。为“六个x”提供x方案,为“x”城市品牌建设和农旅休闲片区建设贡献x力量,巧妙借势借力,与乐高、芳香小镇联动,做强农文旅,致力打造成为x旅游体系的重要节点。在文化及党建功能上和乡村振兴规划布局匹配,实现生态景观、人文情怀、公共服务的完美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稻”路。
(三)任务清单完成及资金组成情况。x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共7大类23个重点项目37项,总投资27493万元。其中:条线整合项目12234万元,示范村项目5559万元,社会资本投入8700万元,其他1000万元。目前市级奖补资金已到位1000万元,镇配套资金已分年度安排到位,社会资本已经投入8700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围绕“保留埭农房翻新等村庄布局优化;路桥建设、党群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服中心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水环境治理、小三园提升等生态环境和风貌提升;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结构调整等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稻米农文旅、电商平台等、花灯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第三批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完成验收;积分超市、林长制和村民基本素养提升等其他发展类项目”等任务清单,目前已全部完工。
---此处隐藏8670字,下载后查看---
五、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激活新动能。提升发展能级。坚持创新驱动,主动融入亭枫文旅发展轴,推进“x”二次开发,进一步优化“六个一”产业结构并提升能级,培育新业态,引入“乡创+”,实现“村里的东西带出去,城里的人们引进来”的双向奔赴。如:充分发挥稻田和步道优势,举办“大地秀场”,音乐会、舞台剧、T台秀、乡村野宴,给村民们放露天电影,令质朴的土地拥有“艺术范儿”;构建“6+x”特色产业体系(6指六个一),着力打造“米昔+咖啡”的味蕾碰撞,一匹布的完美变身,土布旗袍、十二生肖土布包,推广花灯的非遗文化,和“青少年实践基地”构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条以稻田农耕、果蔬采摘及森林氧吧、健康步道、亲子骑行为特色的生态健康体验式休闲农业旅游路线,与乐高、芳香小镇联动,做强民宿(康养)产业,承载溢出效应。做强特色品牌。持续推广“x”莽莽稻田的“生态肌理”以及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吸引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流连在“一粒米、一只瓜、一颗菜、一匹布、一块地、一盏灯”的点和面里,徜徉村埭、游走路桥、品读农趣。通过咖吧、茶室、文创小店、村域小火车、游船等增加体验舒适度,以独特的IP打造“x”主题文化,积极探索“稻+N”,拓宽乡村振兴新“稻”路,如试水“稻鱼”“稻蛙”“稻鸭”共生,不仅实现水稻绿色生态生产,还增加收入。
(二)聚焦高品质生活,塑造新家园。优化配套基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项目调度,整合涉农资金,在环卫设施、垃圾处理场、排污设施、路桥建设、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沿路亮化等方面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环境投资回报机制,吸纳社会资本。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民间投资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宅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来。将“x”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x发展的优势前景,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形成循环资金链,使乡村振兴能够可持续发展。做好日常管护。着眼“有人看护、有钱维护、有制度管护”,引导群众管护,通过“三堂一室”“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等落实村民监督作用,行使日常管护责任;鼓励承包管护,村委会聘请有经验、有技能的当地村民或私营业主,打包签订管护合同,明确权利义务,按照集中承包方式落实管护责任;实行制度管护,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检查、评比制度,用约定规范行为,用制度保障运行。
(三)聚焦高效能治理,提升新效能。强化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调研,针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的需求,邀请镇相关部门送课上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将专题讲授与参观学习、案例教学、互动研讨相结合,丰富党员、群众等受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进一步提高普法教育的实效,形成“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以法治“定分止争”。打造人才高地。依托在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培训基地、区委党校等平台,联合区农业科技教育信息中心,广泛有效地开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电商服务、社会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行家里手;建立本土人才库,感召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四)聚焦高水平服务,绘就新篇章。增进民生福祉。启用标准化卫生室和提档升级的“家”驿站,优化站点阵地功能和活动设置,持续深入推进党群服务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便民、为民功能,提高村民参与的覆盖面。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做好特殊人群帮扶工作,全力做好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计划生育、残疾人等事业的下沉,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化价值引导。充实精神文明。深入推进“和谐x”软建设,开展“孝善文化”推广活动,打造富有x特色的孝文化埭。深挖乡村治理、创客、民间手工艺人等方面能人贤士,激活“x”一池春水。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公共文明行为引导,倡导村庄清洁、垃圾分类、限塑令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与主流媒体沟通,积极宣传本村优势产业和特色人文内涵,提高x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