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国企党建会以来,国资国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重要要求,创新实践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功能作用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作为出资人代表,一手连着出资人机构,一手连着国有企业,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成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外部董事必须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持续提高履职能力,有力有效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把准定位,明晰外部董事职责
方向明,则道路清。作为国企外部董事,要时刻把准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定位,依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科学高效履职,贯彻落实出资人意志,对出资人负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有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等制度规定,外部董事承担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企外部董事作为出资人代表,看问题、作决策必须站稳出资人立场,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履职尽责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政治站位,心系“国之大者”,立足董事会功能定位行权履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国企外部董事要观大势、顾全局、谋长远,充分发挥董事会战略引领作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研判行业发展趋势,聚焦主责主业研究重大问题,积极为企业战略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企业识变应变,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因时因势提早谋篇布局。科学理性审慎决策。国企外部董事要准确把握出资人意志,围绕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对所议事项客观、独立、充分发表明确意见,科学、理性、审慎地作出决策,推动企业“做正确的事”。当发现董事会和专门委员会违规决策,或者拟作出的决议将损害出资人和企业利益、职工合法权益,应明确提出反对意见。
二、有效识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外部董事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推动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有效识别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经营决策风险、系统性风险,向董事会或者董事长提出专业意见建议,指导经理层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处置方案,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国企外部董事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及时向国务院国资委报告企业重大问题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向董事会提出警示,必要时提供专项分析报告。主动跟踪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必要时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决议有效落实。积极建言献策。国企外部董事就企业战略发展、改革创新、董事会运行规范性和有效性等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向经理层提供专业指导,促进董事会功能作用有效发挥,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此处隐藏3125字,下载后查看---
推动企业更加注重战略,聚焦核心功能高质量发展。国企外部董事要充分发挥董事会战略引领作用,推动企业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更加注重做强和做专,从整体上增强服务国家的战略能力。推动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顺应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完善战略研究、实施、评价、调整机制,切实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企业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时刻敦促企业在发展中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和核心功能深耕细抓,把有限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和擅长领域上,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克服偏离主业的发展冲动,避免在核心业务领域之外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支持企业围绕主业开展并购重组,推进专业化整合,剥离不符合战略导向的业务,集中精力做强做优主业。
推动企业更加注重科学决策,聚焦核心竞争力把握发展机遇。国企外部董事应清醒认识到,同意一个错误的决定和否决一个正确的决定都是决策失误。要成为积极有为的董事,亟需科学决策、推动企业把握发展机遇。锚定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发展产业保持耐心和定力,在审议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项目时多一些包容,作出必要的风险决策,坚持把长期主义与敏锐商业眼光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延伸优势产业、进军新兴领域、培育生态圈,提升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要督导企业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喜“新”厌“旧”、一哄而上、为新而新,不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盲目追逐热点投资。要立足主责主业,聚焦实体实业,基于企业资源禀赋等实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创新发展。
引导企业加强风险防控,聚焦稳健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国企外部董事要推动企业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把安全发展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包括风险研判、识别、评估、应对、管理等环节,覆盖企业战略、规划、投融资、市场运行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推动企业高度关注投融资风险、债务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在投资环节,重点判断投资项目方向的正确性,包括是否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国资监管要求和企业战略方向、是否具备发展前景等。在融资环节,关注企业存续债务规模及结构,关注新增债务的合规性、合理性,关注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等。指导企业加强境外项目经营的风险防控,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法律合规管理,健全企业境外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严控高风险地区投资。
推动企业更加注重公司治理,聚焦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国企外部董事要发挥专业、专责,以及专心关注董事会运行等优势,推动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机制,将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企业构建系统完备的公司治理制度,清晰界定不同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行权方式、决策流程,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规范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推动集团公司授权放权与分批分类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有机衔接,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加强所属企业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建立跨行业、跨区域、多元化的外部董事人才库,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但不过于追求高比例。完善外部董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力度,强化规范管理和履职支撑,持续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