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14日,王尽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是遗腹子,母亲刘氏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刘氏虽然不识字,却特别善于讲故事。她经常一边纺线织布或烧火做饭,一边绘声绘色地给儿子讲述武松如何赤手打虎、窦尔墩如何怒惩黄天霸,以及她曾亲眼见过的义和团如何冲进县城烧教堂、赶洋教士的故事等。这种“授课”为幼年的王尽美构建了朴素的正义感与是非观。
在贫穷的只以温饱为念的生活中,读书识字无疑是一种奢望。王尽美8岁的时候,被选中当地主家孩子的陪读。尽管学习生活不足一年便因地主儿子的夭亡戛然而止,但这短短的启蒙经历却给了他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另外一个重要收获是,塾师给他取了学名。在王尽美一生唯一留下的那张照片背后,他亲手签下的就是这个名字:王瑞俊。
12岁时,村里办起了私塾,王尽美再次走入教室,经过5年的学习,高小毕业。在此期间,王尽美始终出类拔萃,他思想敏锐,亲和力强,开始展现出卓尔不凡的人格魅力,被老师指定为“大学长”,帮忙进行教学管理。与此同时,他开始接触到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并在他们的引导下阅读进步书籍报刊,民主主义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志向开始萌发。
高小毕业后,因家境困难,王尽美再度失学。直到1918年,20岁的王尽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班,走向新的起点。去济南求学之前,他登上南岭,远眺潍河,写下了豪情澎湃的诗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动荡时刻。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在山东问题上的步步退让,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烈火。五四运动爆发!
---此处隐藏1886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二大”后,王尽美按照组织要求,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任副主任,主要在山海关等地开展工人运动。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工人和发动工人,他住在老工人家里,以学徒身份深入工人之中,白天跟大家一起抡大锤,晚上办工人夜校,和工人们广交朋友,下课后写组织罢工的函电、宣言等。在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大罢工、秦皇岛、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等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都有他的身影。也就在这期间,反动当局开始对王尽美领导工运活动进行追查,其中一次,由于坏人告发,王尽美被反动县署绑架关押,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危险,在400多工人纠察队队员的抢救下,两个小时后,王尽美被从虎口中救出,安全转移。王尽美在领导工运中展示了他高超、成熟的领导艺术,但也是因这一时期操劳过度,疾病已在他体内扎根。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做出了国共合作和GCD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1924年1月,王尽美和李大钊、毛泽东等一起,参加了国民党“一大”,与国民党右派开展斗争。会后,王尽美回山东积极参加国民党组织的工作,成为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实际负责人,后来帮助国民党在济南成立山东临时党部,并被选为执行委员。1924年冬,孙中山在天津会见了王尽美,并委任他和其他3名同志为国民会议宣传特派员。
无论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还是搞工人运动,无论是开展国共合作还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王尽美都全心全力,鞠躬尽瘁。然而,由于艰苦的革命环境和长年的忘我工作,王尽美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病。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走完了27年的生命历程。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念念不忘的,是未竟的共产主义事业,他口授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王尽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斗争实践,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GCD人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成为山东GCD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