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党建理论汇编(31篇)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

【新质生产力研究】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是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发展。在主持中共中央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透视新质生产力,对于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此处隐藏95328字,下载后查看---

哲学社会科学的解释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的释疑能力、说明能力、指导能力。一种哲学社会科学能否支撑起对具体理论的阐述与论证,需要看其是否符合体系化、学理化的标准,能否承担起对理论的总结、归纳与传播工作。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要想形成体系化、学理化的知识结构,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势必需要对其知识内容加以解释,因为这是任何哲学社会科学得以存在、发展的必要前提。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具备严密、完整、系统、科学的知识架构,才能够对现实的社会实践和历史经验作出深度的概括与提炼,才能对客观的、真实的实践情况加以总结,形成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解释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D的开化程度、文明进程、历史时段紧密相关,是对于本国家、本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历史文化成果、社会治理能力的真实反映。为此,要将一个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哲学社会科学的解释能力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形塑满足当代中国理论传播与知识建设需要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解释能力,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在面向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高度关注、关切重大问题,深入细致地研究解决紧迫而麻烦的问题,把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使命,厘清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赋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世界意义,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中国方案,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阐释的底气。问题导向强调以问题为驱动,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紧密围绕中国实际。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对这些问题予以科学有力的回应,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问题导向可以激发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时刻保持对问题研究的关注和敏感,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研究问题。问题导向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关注现实问题,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难题。当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注重实用性,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通过关注现实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性和价值性。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竞争能力

哲学社会科学的竞争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在交流交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落后、不妥协、不畏惧的力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相比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更具有竞争能力,那么其必然需要具备相较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而言优势更大、作用更大的力量。八年来,D中央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挖掘与弘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涌现出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绝学”、冷门学科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度支持,“新文科”建设持续深入地推进,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取得重大成果,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命题在学理上取得创新突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走出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八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取得的成绩斐然,但站在今天的历史起点与时代方位上依然任重道远。这具体表现为我国的理论、思想建构还没有完全达到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性、主体性、引领性还没有完全且真正地建构与确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还尚未充分展现。构建具有竞争能力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然要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加以分析研判,同时也要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顺应时代需要,对时代发展产生能动作用。守正方可稳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基,坚守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属性,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竞争能力的基本所在。为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其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最大增量作用。此外,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深厚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然而,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要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是对特定时代的理论表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根植于特定的时代状况,在认识时代、反思时代的思维方式基础上,以时代的社会现实作为出发点,使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当代文化相协调适应,在守正创新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