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调研与思考(调研报告参考)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2012年,教育部联合六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2023年3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的《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原则,在运用好传统第一课堂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构建的全员育人模式,落实三全育人向细向好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实践育人的显著特点

(一)育人目标明确

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在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并为社会提供服务,从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具体而言,实践育人强调引导青年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个转化过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内涵,突显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金钥匙,实践育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实践育人可以作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而有效地推动实践育人,不仅可以协助修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将为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牢固支撑。

(二)育人模式多样

---此处隐藏4907字,下载后查看---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进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具备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

一是要依托创新创业社团,确保所有学生百分之百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以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为依据,根据一专业一品牌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类学科竞赛,提升综合素质。利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知名品牌竞赛突出挖掘和传递创新创业精神内涵,借助这些品牌赛事有效展现示范引领作用,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导向,切实发挥创新创业竞赛的育人功能。二是要在高校共青团的指导下积极谋划并开展与时代特色相契合的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这些项目应当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时代方略,并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应当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在了解国情、洞察社情、体察民情的过程中实现多方面的成长:不仅在教育中受益,还能增强个人的才干,并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三是要依托专业实验室和企业实习实训资源,构建兴趣探究+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的全链条实践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来培养学生,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使他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逐渐锤炼出坚韧的意志品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智慧和才干。

(五)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

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保障。一是应完善制度建设。高校共青团应制定相关文件和工作制度,明确实践育人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充分投入经费和师资。同时,积极推动实践育人教育基地的建设,确保有良好的组织保障、足够的经费支持,以及适宜的实践场所,以确保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有效执行。二是要优化协同机制。高校共青团应树立实践育人的整体推进格局,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扩展实践平台和基地,同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建构校内外、各部门、各要素之间有机协同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三是要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衡量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并推动深化的核心。因此,高校共青团应注重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共青团指导下的实践育人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青年寄予厚望,并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共青团需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使大学生能够跳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通过实践锻炼,他们将真正领悟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深层内涵,同时也能够增强个人的能力和技能。将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担当理解为历史责任,通过磨炼和成长,以实际行动在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展现出青春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