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2024年,企业党委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从实践情况看,企业在思想引领、责任落实、监督执纪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仍有短板等问题,影响了企业治理效能。现将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如下。
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思想根基,涵养廉洁文化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防线。党委坚持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读书班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国GCD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文件,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二是丰富宣传载体,营造廉洁氛围。利用企业官网、AAA公众号、宣传展板等多种载体,开设“廉洁文化专栏”,定期推送廉政要闻、典型案例剖析、廉洁家风故事等内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渗透力。组织廉洁主题书画比赛、征文活动、警示教育展等,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使廉洁理念融入日常、形成常态。三是强化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依托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剖析、现身说法、专题学习等形式,使党员干部受警醒、知敬畏、守底线。定期开展廉政谈话,提醒党员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二)完善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
---此处隐藏5165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学习质效。探索“沉浸式+案例式+互动式”教育模式,推动廉洁教育进现场、进岗位、进头脑,提高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线上课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细化分层分类,精准靶向施教。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风险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推动廉洁教育精准滴灌。对“一把手”开展高端研讨,对关键岗位人员开展风险防控专题培训,对年轻干部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提升教育精准度。三是强化警示震慑,增强敬畏意识。用好用活身边案例,拍摄警示教育微视频,编写典型案例剖析手册,让干部职工“看得见、听得清、记得牢”。通过案例分析、庭审观摩、忏悔录学习等方式,推动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二)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
一是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党内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贯通协同,构建企业“大监督”格局。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督事项联动、问题线索移送、处理结果反馈闭环管理。二是深化科技赋能,增强智慧监督。推进数字化廉洁风险防控系统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监督预警,提升监督精准度,减少人为干预,防止腐败滋生。三是拓展监督渠道,增强群众监督。畅通职工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建立职工廉洁监督员制度,搭建“线上+线下”监督平台,鼓励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形成群防群治格局。
(三)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制度执行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履责到位。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细化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清单,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加强对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的督促指导,建立工作台账,实时跟踪进度,推动责任层层压实,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增强执行刚性。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标准,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加强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切实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激励各级干部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三是强化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