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加大宣传力度,在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各楼栋等张贴宣传材料,悬挂网格示意图,公布网格工作内容、服务管理职责和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社区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广泛运用宣传媒介,积极开展社区活动,统一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激发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热情,营造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夯实基础,科学配备网格人员。科学统筹各项工作,在部署工作和检查落实时,注重实效,提出规范性的长效性的要求。同时减少中间管理阶层,推行重心下移,为基层配备与辖区管理任务相适应的执法人员数。既考虑网格面积的大小,又兼顾网格内服务对象的数量、范围、特点和需求,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配备管理服务人员,充分整合各类有效力量,充实到基层社区网格,形成一格多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弥补基层管理力量的不足。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更新必要的行政执法器具、升级开发网格化管理软件,为基层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人力物力保障。

(三)加强培训,提高网格处置能力。针对网格员素质参差不齐,建立完备的网格员教育培训机制,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各类业务知识的经常性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网格员工资待遇结构,配之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四)健全机制,明确各项职责。建立网格部门联动融合机制。坚持街道为主与共建共管相结合,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公安、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住建、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邀请驻区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居民代表等参与网格管理与监督,督促工作落实。建立综合管理信息联动机制。把应急管理、住建、卫健、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等管理信息系统按统一标准逐步纳入网格化平台。做到社区内的单位、楼房、个人都有动态的详细的信息统计,全区建立统一标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以这个系统为平台,建立“信息采集——建档立卷——调度派遣——案件处置——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七个环节的网格工作流程,为建立全区统一的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此处隐藏1276字,下载后查看---

(二)网格人员数配备有待规范。目前我区街道社区在网格管理、组团服务中普遍实行了网格划分、分片包干,一个网格500-600户,人口2000人左右,网格内人员结构复杂,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混杂,个体利益诉求差距大。同时随着我区将几十余项事权下放到了社区网格,同样社区行政类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不断涌向社区,致使社区疲于应付、超负荷运转,社区网格工作人员配备又不足,使得网格员深入“网格”、深入群众,搞好管理与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受限。不利于各项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不利于网格管理各项细化工作的落实到位。

(三)网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网格员不仅要处理好网格内的所有事务,还要兼顾好各自的分工工作。网格员工作内容涉及综治维稳、消防安全、卫生计生、民政优抚、宣传党建、环境卫生、人社劳动、社保老龄等方方面面。“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对其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我区的网格员素质参差不齐,离全能型网格员还有一定距离,同时我区的网格员培训系统尚没有形成体系,一系列因素大大影响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区的网格员多为社区协管员,月工资仅一千多元,工作、心理压力较大而工资不高、待遇不全使得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不太高,流动性非常大。

(四)属地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目前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条块分割。公安暂住人口、城市管理、卫计委、应急管理、便民服务等信息网络尚未整合,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化管理,难以形成社区网格管理与组团服务的强力支撑。各方面工作进社区后各自为政、各行其事,使得工作低效,也浪费了资源。相关部门、街道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也存在粗放管理、应付上级的现象,“人随事走”没有落实。街道对社区缺少持久深入的支持力度,整体联动融合、实施监督强度不足,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合力的氛围尚未形成。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区将加强网格员的学习、培训,利用网格例会、个别培训等,增加网格员集中学习次数,带领网格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会议精神,提高网格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互相探讨交流工作经验,为更好开展群众工作打牢基础。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对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强调工作的重要性,落实考核细则。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认识到网格的职责和作用,创造全民参与“平安创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