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坚持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地位,颁布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完善大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规范化培训。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大力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二是中华文化重点线标志建设。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成果丰硕,考古新发现、新成果不断涌现。扎实推进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基本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文化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文艺人才孵化、地方戏曲振兴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受到观众喜爱,《长津湖之水门桥》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三是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意见,划定发布第三批105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实施《关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家民委牵头编制《“十四五”时期民族事务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中安排920个县级单位,其中许多是民族地区。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出版项目。制定《国家民委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通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贯彻实施工作情况机制》。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三)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经济运行整体平稳。面对超出预期的多重困难挑战,面对美西方刻意打压遏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及时出台有关政策举措,着力稳住发展基本盘。各地各部门坚决扛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千方百计拓市场促消费保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绩。二是打好“三农”组合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启动脱贫地区乡村发展建设行动,加快补上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安全屏障。一是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及时把握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特点规律,制定出台《关于当前民族领域安全形势的分析与思考》,就做好各级党委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力量配备、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积极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隐患等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将民族工作纳入平安中国建设、国家安全体系,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二是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出台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政策举措和重点任务。推动各地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营造各族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三是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对民族领域特别是x问题的风险研判和预警评估,做好相关风险化解工作。依法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处理影响民族领域安全稳定的矛盾纠纷。强化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监控,深入开展x问题舆论斗争,牢牢把握对外宣传主动权。四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此处隐藏1579字,下载后查看---
我们清醒认识到,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目标任务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一些地方对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识不够深刻、理解不够到位、贯彻落实不够有力;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增多,一些地方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坚实基础又面临不少挑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完善任重道远;少数民族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定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地方民x发挥不够充分等等。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制度,制定普及和提升计划,加强学校语言教学,提升民众语言水平。加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丝路计划,促进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创新宣传方式,制定示范单位评价和扶持办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反分裂斗争法治化,加强互联网执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二)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并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试点示范区;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做好节假日期间各类文化交流活动预案并组织开展好“石榴花开美丽新疆”系列活动;加大对在内地定点帮扶省市的支持力度;继续办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暨理论研讨会;推动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解读》一书。推动各级人大、政协加大对涉及民族领域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推动有关部门做好行政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完善涉少数民族事项信访制度机制。
(三)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要全面加强粮食安全基础,包括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完善农民收益保障和主产区补偿机制,发展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土地沙化防治,推进治沙治水治盐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