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养老服务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作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市在保障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拓展老年人的增能支持清单,围绕“引领—服务—赋能—参与”的老年参与机制,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生活广度和生涯空间,实现“生命—生活—生涯”的逐级发展。社工将老年人视为宝贵资源,为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机会,打造积极老龄化的**样板。

---此处隐藏226字,下载后查看---

引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应对。赋能“老龄治理”,要将积极老龄观贯穿于养老服务中,通过政策创制、老龄国情教育等促进全社会重新认识老年群体的价值,以优势视角和资源视角引领“老龄治理”落地。培育银发顾问,养老政策零距离。**培育了100名社区老年人银发顾问及养老生活协调员,围绕《**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聚焦为老政策热点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咨询服务,并积极践行“基本养老百村行”养老政策宣传活动,推动政策找人先行一步。开展老龄国情教育,弘扬全龄发展观。**社工深入社区联合开展老龄国情教育讲座110多场,服务老年群体1万多人次,广泛传播积极老龄化、全龄生涯发展等新理念,引领全社会特别是老年群体树立终生参与、全龄参与的生涯发展理念等,推动老年群体从“被动服务”到“老有所为”的转变。

服务,全方位需求+全周期关注。对于社工而言,如何将专业服务送到有需要的老年人身边是关键。**社工立足老年群体原居安老的生活愿景,打造涵盖老年人“身、心、社、灵”全方位需求以及全周期关注的养老服务项目,构建专业服务、全人关怀的老龄服务生态圈。部门联动,需求发掘。**市民政局联合**市综合指挥中心,将全市600多名网格员纳入长者需求发掘队伍中,打造网格员、楼道长和社工三支基层发掘力量,每周巡访约300人次,确保“敲得开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为了提升需求发掘精准度,**为网格员、社工开展了“老年人需求发掘画像”培训,并打造“行为特征识别”“关注问题上报”两份清单,便于及时发掘需求并上报。信息联动,多元供给。当需求发掘的渠道打通,如何保障老人需求信息被第一时间回应?**研发了社会工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壁垒,让养老服务由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系统依托“需求流转—智能预警—等级评估—派单服务”的流程,将老年人从高危到低危分别归入红、蓝、绿进行分层干预,科学匹配危机干预、生活照护、资源链接、成长发展等服务,实现从需求到服务的一网式流转。资源联动,广聚善源。**充分发挥党建向心力推动资源整合,探索“支部建在站上”专项行动,实现镇级党建阵地全覆盖。社工通过“红涌长三角公益资源牵手行动”,打造市镇村三级配套慈善资源与公益项目库,为老年人建构弱有所扶的资源体系与跨区域的帮扶机制。

赋能,让老年人有更多可为。老年人退休后,原有的社会联结断裂,需要为其赋能,重塑社会角色。社工以老年人生涯规划建设为抓手,使老年服务从娱乐教育向赋能发展转型,通过“生活赋能+就业赋能”,让老年人有更多可为。生活赋能,开展系列行动。一是智慧赋能。2022年以来,**全面实施智享时代关爱行动,全市30家社会工作机构累计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500多场,服务覆盖8万多名老年人。二是健康赋能。联合医院、社区成立老年人认知照护家庭支持中心,开展培育1000名“认知症好朋友”、100名“认知症友好使者”等“六个一”项目。三是照护赋能。**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机构在9个乡镇打造护老者联盟,给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属培训照护技能,构建护老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就业赋能,推动老年群体再就业。一是职业赋能。成立**市老年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组建老年家政协会,引入社工提供一站式生涯指导和就业服务,探索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老年人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教育赋能。社工立足赋能老年人生涯规划,把积极情绪、教养等作为课程的着力点,开展“好爷爷好奶奶”生涯课程,让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与,有乐趣、被需要、不掉队。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社工以动员、激励、联合为主线,推动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社会建设,将老龄人口从“负担”与“消耗”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积极构建“有乐趣、被需要和不掉队”的老年生活。新老互助,建立参与动员机制。庞大的老年群体既是服务对象,也是拥有优势的社会资源。社工积极开展老年人增能培训、挖掘骨干力量,在社区打造老年委员会、老骥追梦暑托班等互助小组,培育了一批能力强、有热情、有威望的互助养老乡贤,通过低龄助高龄的结对方式,组织1000多名低龄老人为全市5000多名高龄老人提供关爱服务。探索跨圈激励体系。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需要持续的激励。社工积极探索老年币、银龄伙伴积分等老年群体参与的激励制度,引导老年人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参与工时兑换服务激励,健全老年人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为的激励体系。构建隔代联动模式。在日常工作中,社工发现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是“被需要,有事可做,有情可托”。社工将“老年友好+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发展,精准匹配“一老一小”需求,从宜居环境、情感联结、参与治理三个维度出发,打造“老少噶三胡”“萤火虫课堂”等服务品牌,培育社区老年人自组织,以教育聚合力,推动老少共融。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