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近年来,**市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总书记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全力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亮剑出力、保驾护航。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扛起法治建设政治责任
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市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大局、协调各方,不断推动法治**建设纵深发展。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在学习贯彻总书记法治思想方面做到“五个纳入”。即纳入市委重点工作,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部署调度工作任务,推动党员、干部学习系统化、常态化;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及全市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作为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举办培训班,组织开展专题宣讲和课题研究等活动;纳入市县领导干部任前考试重要内容,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纳入全市政法干警政治轮训,提升干警职业能力素养;纳入本地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及法律职业入职培训,把好法律执业人员“第一道关口”。二是注重顶层设计。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制发了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等3个任务与责任分工方案,划定“十四五”时期全市法治建设总体目标,明确“施工表”和“路线图”,阶段式、项目化推进实施。其间,加大法治建设工作在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标尺”,强力推动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细落实;成立市委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务实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全市党内规范性文件“应审尽审、应备尽备”;市司法局全程参与市政府常务会议各项议题讨论决策,有效提升了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了《**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压紧压实责任,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人一单、单单不重,并将履职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创新实行市委组织部与市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沟通联络机制,配套建立了述法评议反馈、考核反馈、民主评议、干部沟通交流、法治工作通报、干部使用情况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将法治建设与干部考核使用相结合,为推进全市法治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践行良法善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此处隐藏2849字,下载后查看---
三、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对法治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实现“四个全覆盖”。即调解组织全覆盖:健全完善四级矛盾调解中心,推动诉前调解委等行业性调解组织应建尽建,足额保障调解经费,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法律服务站点全覆盖:在全市16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法律顾问站,在全市1536个社区(村)建立法律服务室,实现法学会法律服务站点全覆盖,法律顾问站进驻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或调解中心,按照融合化、信息化、实体化、实战化等“四化”要求,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村警务助理全覆盖:新聘任村级专职警务助理1377名,实现1343个行政村“一村一警务助理”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基层调解力量;“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全覆盖:组建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村级专兼职调解员1367名,实现1590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二是推行“一个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四所一庭”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会商制度、风险评估机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并选树13个示范基地,制定细化考核办法,量化26项具体工作指标,纳入全市法治建设考评体系,深入推进“四所一庭”,即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律工作者服务所和基层法庭,联动示范基地建设,强力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23年,全年化解矛盾纠纷30484件,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5.9%和15.5%,民商事案件受案数同比三年均值下降5.9%,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积极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市、县(市)区法学会按照要求全部建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组建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全市现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组11个,从高校、律师协会、法律实务部门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60名。2023年以来,共参与解决“四个重大”问题84件,其中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论证4件,重大风险防控9件,重大矛盾纠纷调处28件,重大信访积案化解43件。四是持续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研究制定《2022年**市法治为民办实事十项任务》和《2023年度**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由市直13个部门及7个县市区负责共同推进20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努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0余件;畅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渠道,年均接听热线8000余次,现场答询500余人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四、推进普法宣传,全力营造地区良好法治环境
总书记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坚持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积极引导全市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一是科学谋划制定“八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发《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责任分工方案》和普法责任清单,对300余部法律法规的普法任务进行分解,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的各方面、全过程。目前,全市获国家、省命名的“民主法治示范县、乡、村”达到27个。二是打造“传统+新媒体”的普法宣传阵地。在**电视台开设《三燕普法》栏目,借助群众身边真实案例,通过法治新闻、以案说法、典型案例等特色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在广播电台开设《法治人生》栏目,为百姓解读宣传劳动保障、债权债务、婚姻家庭等生活常用法律法规;录制《民法典与您同行》普法栏目267期,在电视台连续播出,由律师全面解读,有效提高民法典的普及受众面。同时,大力开拓微视频、融媒体、AAA、微博等新媒体普法阵地,积极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普法新模式。全市创办新媒体普法AAA公众号8个、普法微博8个、普法抖音号8个,受访量合计达到75万余人次,新媒体普法阵地已初具规模。三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市建成法治文化基地8处,村(社区)法治微广场190处,法治文化阵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初步显现。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普法活动,联合律协、作协、书协、女子学校等社会组织,组建13支“法治文化轻骑兵”队伍,创作接地气、有特色的普法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法治书法展,广邀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创作,展出作品200余幅,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