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创新是为实现党性教育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策略和手段,是影响党性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活力的主要路径和教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改进方式方法。鼓励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力度。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等方法,推行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等研究式学习,探索翻转课堂等方法,开展教学方法运用示范培训”。目前,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规划》,加大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党性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提高了培训质量。
一是开展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创新。党性教育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丰富。党在成立之初,党性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创新提出以阅读研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书籍为主的xx项教育方法,提出了“启发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要提纲、干部班要用讨论式”十大教授法。延安时期,强化了分层分类学习,创新了集中教育活动,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党性教育模式进一步成熟,完善、丰富了集中教育的程序,将学习竞赛、定期测验也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坚持融合式教学探索,充分发挥教学形式的协同作用,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党性教育之中,党性教育创新井喷式发展,极大拓宽了党性教育的渠道。
二是推行分层施教的党性教育创新。创新分层施教是加强党性教育针对性、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因岗施教”的党性教育教学。许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坚持差异化培训,注重把普遍性要求与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办班单位和参训群体特征,进而根据不同班次的特性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课程,认真筛选与培训对象相关的课程按需选学,聚焦与行业领域相关的研讨题目或案例深入解析,确保紧贴实际。“因人施教”的党性教育教学。基于党员所处职务和岗位的不同,许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制定教学计划中综合考虑学员个体化差异,注重用好“两带来”问题,把学员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作为课堂教学重点解答的问题,采取情景模拟、主题研讨、开放性辩论等多样化、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党性教育效果。
“因时施教”的党性教育教学。许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结合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主要挑战,注重从学科视角统筹抓好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特别是不断拓展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需要开发了党性分析、案例解析、体验模拟、社会实践等课程,使学员从中体验、感悟、思考,提升党性修养。
---此处隐藏8282字,下载后查看---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党性教育教学培训体系还不同程度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教学内容与高标准的干部提升目标相比有落差,教学质量与高层次的干部评判眼光相比有落差,教学方式与高分化的干部个性需求相比有落差。高质量办好党性教育,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以“课比天大”理念将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构建高频次课程标准。坚持“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公认性”的评价标准,聚焦高频次课程制定制度规范,从课程内涵、课程要求、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保障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在课程招标立项、专家集体论证、“两级三轮”评审、课堂教学准入、听课评课跟踪、课后互动研讨等方面量化实施细则,努力把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三育融合”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之中,使其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现实依据,还有实操指南。二是实行高效能开发机制。党性教育坚持把握关键、整合资源、系统施策,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行破题分析制度,加强课程设置模块化与开放式教学创新,精选可广泛使用的理论课、特色课、实践课,根据班次培训天数制定教学计划示例;在灵活应用示例的同时,对所有班次尤其是新设班次主题进行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办班意图,加强现有课程运用、谋划新课程模块。实行课程开发招标制度,鼓励以院内外联动、专班研发、以老带新等多种方式组建教研团队,申报开发新课程。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强化蹲点式调研、集成式备课,组织教师分专题、分领域开展集中评课、交叉观摩、交流研讨,并充分发挥教学评比、教学竞赛等活动以赛促教作用,使课程不断丰富、日趋完善。三是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好课程是不断打磨出来的,聚力研发核心精品课程,由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举全校(院)之力开展理论攻关、课程研发并加强资金保障,打造精品课、样板课、好案例,包括冲刺国家级精品课。例如,为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创造力、吸引力、感染力,学院正按照总书记关于“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x年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xx年的抗战历史,xx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的要求,紧扣现代化要求、突出实践化特色,专班式研发打造学史铸魂专题教学、历史党课、现场教学等,实施精品课程打造工程,开展公开竞课、观摩评课、专家导课,围绕教学体系布局,聚焦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东北抗联精神、xx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研发打造精品专题,为国家级好课程评选做好准备,满足干部越来越高的学习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注重党性教育创新的与时俱进
高质量办好党性教育,必须围绕自身办学定位,发挥优势特色,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提升培训质量,进而实现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强化红色资源的整合度。全国各地都有优质的独特的红色资源,但一些红色资源分布不均衡、整合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应当立足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突出独特的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系统整合各方面力量,拓展延伸教学线路,深化推动培训项目。比如,学院聚焦全省“xxx”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与xx、xx、xx、xx、xx等省内全域交流合作,在常态化应用xx、xx等“三地三摇篮”现场教学点基础上,持续挖掘xx、xx公司、长光卫星等具有鲜明教学主题、有助于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宗旨、提高政治能力、履职能力、知识水平的教育资源,以系统化思维、全域性理念,科学化布局,讲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xx故事,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振兴的xx实践。二是提高教学培训的满意度。不断推动党性教育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定期对组织需求和干部诉求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探索全周期全链条党性教育模式,推出一系列多元立体特色课程,大力推行沉浸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加大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课程比例,推深做实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制度,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GCD人精神谱系的理论阐释、实践解读和现场教学,将红色基因内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外化为忠诚担当、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同时,持续加强教学培训质量监控,通过课程和班次质量评估、院领导跟班听课、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收集对基地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对教学效果差的专题给予适度停课、打磨提升,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指挥棒”作用。三是增强主题教室的差异度。建好用好党性教育主题教室不仅使党性教育的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更增加了深刻度。创新建设主题教室,要对本地区本单位党性教育科学系统规划设计,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主题,集中资源、发挥优势搭建创新载体,并大力加强配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创新,实现载体间既有差异又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协同铸魂赋能作用。比如,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系统深入,政治训练更加扎实有效,学院坚持系统思维、构建“一体两翼”铸魂赋能教学平台。“一体”就是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平台为主轴,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凝心铸魂、坚定信念、锤炼党性。“两翼”就是“对党忠诚”沉浸式红色情境教学馆、“三地三摇篮”红色xx主题教室。“对党忠诚”沉浸式红色情境教学馆,突出政治忠诚教育,增强政治信仰,加强政治训练,强化政治担当;“三地三摇篮”红色xx主题教室,突出红色教育,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学员,从东北抗联精神、xx精神等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同时,学院按照“存档资政育人”的要求,遵循党性教育“认知—感悟—认同—践行”的逻辑规律,与时俱进创新打造“抗联记忆”主题教室,让尘封档案成为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活教材,推动学员从感受到感知再到感动,从情感到认知再到行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教学平台,使教学主题更加鲜明、教学内容更加聚焦、教学逻辑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
(三)注重党性教育创新中的内涵发展
高质量办好党性教育,必须着眼完成教学培训任务需要,构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有效机制,持续加强理论研究、师资建设、宣传推介、对接合作等,不断提高办学保障水平。一是在科研咨政上提升硬实力。聚焦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高质量发展问题和重大课题研究,集聚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各类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资源,大力推进智库建设,深入开展前瞻性、经验性、对策性研究,拿出更多有分量、有质量的咨政成果。严把本级科研课题质量关,构建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建议进决策的教研咨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办好校刊学报研究平台,把握时度效,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宣传阐释,并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等,筑牢党的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凝聚向心力。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统筹用好各类干部和人才。扎实推进名师工程、专家名师帮带工程等,发挥专家工作室专业指导和名师引领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引育力度。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型挂职干部,加强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内外交流、进修深造、挂职锻炼,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匹配度,夯实学院红色教育领导力量和师资力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秉承良好道德风范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三是在品牌宣传上扩大影响力。开启适网化红色文化基础建设,建强新媒体宣传矩阵,打造“互联网+党性教育”新模式,强化品牌宣传、擦亮红色精神底色。全面梳理班次承接情况,做好培训单位回访,做好班次需求分析和预约储备,积极争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国家层面主体班次、重点班次及兄弟单位延伸班次、衔接班次,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共建合作基地作用,进一步畅通深度交流和常态沟通渠道,推动课程共建、教材共编、师资共育、设施共用、资源共享等,形成合作成果,共建教育基地,同塑校(院)企品牌,凝聚推动党性教育事业发展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