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标准化体制机制,推进实现“五个转变”(标准供给由传统主业主导向传统主业与新兴业态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科技领域为主向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全域转变,标准化建设由集团驱动向集团和基层双向促进转变,标准化成果由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拓展跃升,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以标准化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治理现代,以标准化创新助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双一流”企业。
一、标准化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索与实践
围绕服务重点战略、重大工程和重要部署,建立了“需求导向、创新驱动、项目支撑、成果转化、协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技术研发、专利创造、管理创新、标准创制、产业实现”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推进智慧绿色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组织标准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和客户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全国港口行业首个“Q+HSSE”管理体系,实现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和环境管理体系“五统一”,助推高标准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出台前瞻性标准化顶层设计。集团党委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标准化管理办法》顶层设计,连续两年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十大攻坚行动”“十大提升行动”顶格推进,主要领导协调推进。明确了“全面统筹、系统推进,科技引领、产业协同,创新驱动、开放兼容”的标准化工作原则,成立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全面领导全集团标准化工作,着力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
推行高效能标准化管理。通过推行项目管理理念,实现“时间、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施三精管理方法,将“三精十二化”贯穿始终,按照“整体试点+分类试点+单项试点”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层分类确定73家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研学与试点建设,把标准化思维融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此处隐藏1830字,下载后查看---
专利标准化。承担“全国港标委绿色港口工作组”“山东省现代航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和“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委会港口分会”3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平台,2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和3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用于省级以上标准研制,推动重点科研项目、高科技创新成果、重大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标准转化率不低于10%并逐年提升,推动科研团队与标准研制团队融合管理,重要标准制定与科研项目实行同等管理,标准制修订项目主要起草人享受科研项目经理同等待遇,提高科研人员标准化能力,充分发挥标准化专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先后主持参与制定15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标准高端化。承办了“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现代绿色港航平行分会”,全球港航领域企业代表联合发起“现代绿色港航标准化可持续发展倡议”,致力于共同完善港航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作为交通运输部“港口领域国际标准化平台”工作组副组长单位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2023年向交通运输部提报《自动导引车分布式循环充电系统技术要求》等5项国际标准提案项目,成功争取主持1项、参与3项ISO国际标准。大力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和高水平标准研制,全力推进将应用成熟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指南》《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截至目前,依托标准体系建设,旗下30余家单位通过ISO14001认证,获评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交通运输部绿色港口认定,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获评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码头,青岛港laobiganer.comCT、前港公司、日照港集发公司等五个单位获评中国“四星级绿色港口”,青岛港laobiganer.comCTN、日照港岚山公司等四个单位获评“亚太绿色港口”。
三、创新标准化平台应用
标准化推动产业升级。集成“港口+物流+金融+贸易+航运”等“工具包”,设立港信期货公司、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产城融合港,开创“港口+物流+金融+航运+贸易”供应链全流程服务模式,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研究编制“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标准体系”,引领重点领域标准有效供给和提档升级,加强新兴领域标准创新培育和推广应用,助推港航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
标准化促进口岸开放。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以增发外贸航线、增进国际友好港建设为契机,助力海向通达度、陆向辐射度全面提升。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双一流”目标,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联合ISO等国际组织平台大力推进中外标准互认和体系兼容,助力“中国港口标准”推向世界、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