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打好基层治理“精准牌”(2543字)

更新时间:2024-05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街道聚焦破解老城区服务治理困境,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现有平台,积极探索走好“党建+”新路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铸好基层治理“金钥匙”,树牢为民服务“风向标”,进一步提升辖区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一、党建+基层治理,打磨治理“绣花针”。关键处落子,一盘棋皆活。老城区大多是开放式居住区,大多缺乏物业管理,旧小场所多,管理难度较大。街道遵循方便管理、有效配置资源的原则,在抓实网格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延伸、向细处用力,将原有15个林,3个小区划分为22个网格,成立22个网格党支部,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联户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工作体系,切实发挥网格扁平化、高效化和精准化优势。建立“一套运行机制、一张管辖图、一名网格员、一个工作群、一本民情账”工作机制,为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2至3名、网格医生2名、网格民警2名,将“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纳入到兼职网格员中,有效解决一线人员力量不足、职责定位不清等问题,实现服务进门进户、工作到底到边。建强“一网四级”治理体系,在网格内和社区设立22处网格监控以及对讲机,解决运行设备及运行装备,实施初级信息化建设,联通街道--社区--网格--服务区的视频语音交互平台,基本实现工作治理、情况反映、政策宣传、通知预警、人员召集、失物招领等一站式通达、解决了工作层层人传人、有事挨户去敲门、宣传到处散传单的问题,释放出“小网格”的“大能量”。

二、党建+联建共建,激发共治“新动能”。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老城区老旧居民区集中,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多,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街道聚焦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共建促进作用,既向内“挖潜”又向外“引力”,广泛凝聚基层治理力量,持续扩大党建朋友圈,积极开创“共建共融、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力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与共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商定共建项目,建立需求、资源、项目清单,解决民生实事100余件,开展各类帮扶救济50余次、公益服务30余次、党员上门服务450余次,办实事100余件,解困服务30余项。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主动吸纳市、区直单位44人在街道、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制定了《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召集协调机制》,街道层面组织召开“大工委”联席会议3次,社区层面组织召开大党委联系会议5次,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实事共做、要事共商的党建格局,激活党建一盘棋,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上水平。严格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近一年来与39家双报到单位开展义诊、法治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入户政策宣传等活动154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三、党建+为民服务,推开群众“幸福门”。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老城区涉及违占违建、土地租赁、征地补偿、不动产权证办理、土地权属不明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类问题频发。为了有效解决遗留问题,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让“居者心安”,街道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用好脚步丈量服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推动政策到位、服务到位。街道主要领导带头遍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户,并根据各户收入及困难情况落实帮扶措施。各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百日大调研”活动,常态化开展“入民户、访民情、察民忧、解民困”,把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当成驻村工作队的大事来抓。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街道党工委找准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用好“积极对上争取”和“自力更生”两种工作方式,不断加大协调对接力度,推动解决居民用水、危房修缮、地界纠纷、不动产权登记等问题10余项。同时街道党工委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对辖区困境儿童、困难家庭、精神患者看望慰问,为孤寡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为辖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岗位,为困难老人送去冬季燃料等等,做到了以实际行动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四、党建+志愿服务,共绘爱心“一幅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辖区内老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需求多样化且具有特殊性,对服务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满意为落脚点,秉持“民需我应,民困我解”的服务宗旨,围绕“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新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建1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对照群众需求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助学支教、扶贫帮困、文明劝导、卫生清洁、移风易俗、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网络安全、抗洪排险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近一年来,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爱心帮扶、健康义诊、送学上门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千余人;走访慰问辖区低保户、独居老人、困难党员等困难家庭30余户。其中包括积极为辖区4名“两癌”妇女争取临时救助金、对辖区39名困难学生开展慰问、帮扶辖区3户困难儿童家庭、为独居老人提供帮助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模式,让爱心服务更有温度。

五、党建+乡村振兴,撬动增收“新引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老城区地理条件受限,产业落地和支持方面存在局限性,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街道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产业发展,突出群众增收中心任务,以拓宽群众收入渠道为前提,以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为目的,为群众搭建平台,并通过宣传引导方式,转变群众就业观,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加大就业岗位搜集力度,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实施脱贫人口增收行动,不断提高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辖区农牧民转移就业任务完成率达110.10%,组织化农牧民转移就业任务完成率达128.25%,区外转移就业完成率达100%,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整合培育发展街道辖区内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家,带动36人就业;为辖区5个社区争取395万元强基惠民资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将集体经济业务范围扩展到汽车清洗打蜡等专业服务领域,进一步形成自主就业的良性增长机制,实现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