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自开始成立以来,经过xx余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新区本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目标就是通过开放创新环境与体制机制改革来构筑适宜创新发展的试验空间和局域场景,最终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层面的创新发展。2023年x月,中办、国办印发《xx》,为下一步高新区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际间科技竞争更加激烈,高新区必须把握时代特征,顺势而为,以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为核心,加快探索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国高新区改革的背景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普遍问题
高新区在技术创新、科技引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创造出有别于国家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体制。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当高新区进入发展新常态阶段,其管理体制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创新发展要求。综合来看,高新区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行政授权不充分,宏观调控欠佳;二是行政体制不顺畅,条块管理纠纷多;三是行政执法不规范,公平竞争缺保障;四是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企业发展缺活力;五是中介服务不健全,体系作用难发挥;六是行政体制趋回归,严重偏离高新区“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等等。而且,在运行机制方面,突出问题则是各级高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功能异化、偏离的现象,包括研发孵化功能弱化、社会事务繁杂、综合改革功能淡化,以及产业开发偏离为地产开发等。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形势
---此处隐藏6210字,下载后查看---
高新区需从土地开发和区域扩张,聚焦到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上来,高新区管委会应做好以创新为导向的顶层设计,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优化编制结构,突出科技创新职能及其组织架构,如设置科学技术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动力。积极学习借鉴先进高新区经验,如郑州国家高新区推动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转移管理和服务的重心,适当引入企业化管理或外包服务等,承接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减轻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量,集中精力,持续有效推进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和任务落实,逐渐形成能够契合产学研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
(三)坚持专业化运营,推进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坚持以专业化运营为导向重建组织架构,既注重从机构数量上“瘦身”,更注重在运行质量上“塑身”,通过专业化运营着力构建最接近市场需求和最有效率的管理体制。而且吸引产业界、科技界、投资界、高端智库等专业主体共同参与园区建设和治理,营造专业理性、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应持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着力打破编制内外身份界限,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全员聘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人事制度。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和综合管理岗位的分类,实行分类评价、人职匹配。再次是要制定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突出能力和绩效导向,形成有效激励,发挥人才积极性。最后要建立公平的人才晋升制度,提供多样化的晋升通道,实现量才而用,激发人才创造性。
(四)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最多跑一次”“一次不跑”“全程网办”。破除地区和部门的数据壁垒,推动跨区域营商环境共建、智慧网络共享、审批结果互认、服务领域交互,确保“一站式”办理。要积极拓展数字技术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跨单位、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共享、资源配置和业务协同,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专业化和发展智能化。同时,依托AI、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争做智慧政府以及智能治理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并探索按照国际规范建立国际化经营管理体制,不断促进新时代高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