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慈善资源,探索社区基金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治理新格局。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巧解分级统筹“方程式”。**区聚焦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社会慈善力量融入社区治理,出台《关于设立**区“社区·益基金”的实施方案(试行)》,按照有协议、有管理、有项目、有成果、有公开的“五有”要求统一部署,建立“区—镇街—社区”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协作分工,共建共管,为“社区·益基金”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区级,区委组织部与民政局联合推动,由区慈善总会负责统一管理。在镇街,成立社区基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社区建设工作的班子成员和负责财审、民政、妇联等社会事务的5名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社区基金工作开展,定期通报社区基金运行情况。在社区,成立社区基金议事会,由镇街社区基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成员等7名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社区基金的募集、公益项目的设计、基金使用的监督等工作。目前,全区选取5个社区试点设立“社区·益基金”,成立社区基金议事会,协商参与社区基金使用情况,确保基金项目审慎推进,达到预期效果,并逐步完成52个社区全面覆盖,实现由“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转变。
建立规范运转体系,打造多元联动“朋友圈”。**区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基金运转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社区在募集专项资金、精准定位慈善资源、锚定居民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整合各方资金。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动员,采取“部门单位捐赠、社会组织募集、主题活动筹集”的多元筹款方式,通过捐款兑换信用积分的形式,激励辖区内企业、共建单位、爱心商户、党员群众捐资捐物,多方联动做大社区基金“蓄水池”。明确使用范围。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明确规定社区基金使用要以尊重社区居民意愿为前提,主要用于扶贫、济困、救灾,开展社区社会服务及其他公益服务,不得挪用于非公益性活动。规范使用流程。建立“募集款物—发布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闭环,按照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社会组织“接单”的运转模式,实施项目化申请、规范化评审、社会化评估、信息化公开“四步走”工作法,实现公益慈善资源与居民日常需求的定向衔接。目前,全区共募集慈善资金70余万元,用于解决社区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社区公益服务质效。
建立精准服务体系,共绘群众满意“同心圆”。**区发挥社区基金服务群众作用,对接区域资源,为社区主体提供定制化和共性化的项目,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畅通需求直通渠道。鼓励社区利用“社区居民一家亲”“睦邻大家谈”等主题活动,主动深入一线,积极开展入户走访,详细了解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所需所盼,着重梳理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日常生活问题。开展社区公益提案大赛,联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积极贡献“金点子”,共同助力社区基金项目开展。做优特色服务项目。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居民真实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社区扶贫济困、教科文卫体事业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环境保护等四大板块,利用社区基金发布特色惠民公益创投项目,通过路演的形式确定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实施,反哺辖区内有需要的居民,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用“小资金”做好社区“大服务”,合力推进精致社区建设。发挥品牌引领效应。打造“益童守护”“益家幸福”“益园成长”等品牌项目,组建“爱心妈妈”帮帮团、“温馨邻居”睦邻团、“友好童年”协商团三个公益团队,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困境儿童、困难家庭送去温暖与帮助,服务范围覆盖20个小区,受益人数达千余人,让社区更安全、更舒适、更有人情味,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