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与思考(6654字)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落地落实,着力打造“枫桥经验”X版,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真正做到矛盾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教学计划安排,第二研讨组开展了“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调研。调研组围绕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情况,先后赴区内部分部门单位、基层法庭、派出所、乡镇(街道)、村(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状,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对策和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积极借鉴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对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至目前,区乡村三级X个综治中心全部达到“六有”“八化”标准,形成以综治中心为龙头、以基层成员单位为依托,借助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协同作战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实践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公检法司“四长”包片,一村(社区)一法官、检察官、民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心理辅导员的“1+4+6”工作机制和“三官一师两员”进网格活动,推动政法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向基层倾斜。目前,派驻法官X人、检察官X人、警官X人、律师X人、人民调解员X人、心理辅导员X人进网格,定期研判形势,开展纠纷化解、隐患排查整治、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村规民约修订等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化解。

(二)优化完善信访矛盾化解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按照“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工作思路,集中设置群众诉求服务窗口,开门接待群众来访,形成窗口集中接待、分级转办、集中化解、跟踪督办落实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打造信访矛盾纠纷集中受理调处化解新平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合力。至目前,全区三级综治中心接待受理各类矛盾纠纷X件,调处X件,限时办结率达X%,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三)建立健全网格管理运行体系,延伸矛盾纠纷调处触角。按照省委政法委《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文件精神,结合辖区面积、地理位置、人口规模、服务管理事项等要素,全面整合党建、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打造“一张网”,目前全区划分城市网格X个,农村网格X个。根据“一格一员”“双向任职”等要求,城市社区从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配专职网格员,农村从财政供养的村干部中择优选配专职网格员,全区共选配专职网格员X名,同时从离任村干部、返乡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群防群治队员、治安联防员、志愿者中确定网格辅助人员X名、党员联系户X名。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X场次,为网格员配发工作手册及“陇情e通”手持终端,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动态精准掌握基础信息数据,网格员上报各类风险隐患X件,办结率达X%,实现网格内社会事务及时有效解决。

---此处隐藏3943字,下载后查看---

(一)靠实靠牢多方责任,构建党建引领下多元解纷新格局。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对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承办、转办、处理、回复等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度、协作配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凡第一次接待和受理群众来访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办理、跟踪服务。对反映本辖区范围内的问题,及时送交分管领导审批,迅速组织调查、答复;对群众提及的不属于本辖区职责权限内的要求事项,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设法接转或引导前往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对主要领导安排有关部门、人员办理的群众投诉、求助事项,要及时了解办理过程、结果,并将办理情况反馈给投诉者。二是筑牢基层防线。积极抓好村(社区)综治中心、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村(社区)综治中心、网格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时刻关注重点人员及各类矛盾纠纷案件,并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稳妥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在线协商谈判以及诉讼案件在线立案、在线审判、电子督促程序等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依托开展的“三官一师两员”活动,加快建立社区网格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并与派出所个人警务室相结合,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运用经验做法。大力推广“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鼓励基层运用探索好经验好做法。把诉源治理与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做实用好“大党建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机制,全面推行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变“堵”为“疏”抓“源头”,真正拧紧解决问题的“初始关”。

(二)充分发挥基层力量,优化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一是持续优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的属性,聚焦给谁“吹哨”、怎样“吹哨”、谁来报到、怎样报到、怎样调处,准确把握“吹哨”报到的方式,不断完善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调解质效,防止中心空转。持续深化“1+4+6”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纠纷化解、隐患整治、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在村社就地化解,推动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二是严格落实“随叫随驻”机制。根据群众反映事项和矛盾纠纷具体情况,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区综治中心随时呼叫涉事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实施交办或者入驻调处化解,不搞轮班轮驻;对综合性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吹哨”,各涉事单位主要领导原则上到现场开展调处,确实有事不能到位的分管领导必须到位现场处理,问题不解决不得离开现场,直至案结事了。三是持续提升基层化解质效。用足用好乡镇村社、街道社区网格党员干部、调解员、网格员、信息员力量,加强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化解工作,摸清群众诉求和矛盾苗头,积极介入、主动作为,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消除于未然、化解于无形,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三)扎实推进源头治理,精准施策打好矛盾化解攻坚战。一是全力预防排查隐患。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行动,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靠实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紧盯容易引发命案的婚恋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土地纠纷、行业性纠纷,逐村逐户逐行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二是聚力攻坚化解矛盾纠纷。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坚持目标导向,扎实开展现实矛盾攻坚和“治重化积”专项行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上手,对本行业本领域现实矛盾问题紧盯不放,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认真研究制定化解措施,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通过“一案一专班”,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办结时限,逐人逐事化解,一件一件消除,切实消除信访矛盾存量。三是着力抓实纠纷源头化解。持续强化区乡两级综治中心运行质效,完善制度机制,扎实做好综治中心与法院的诉调对接、网格员管理培调考评、数据信息分析研判“三件事”。围绕刑事、治安案件“双下降”目标,扎实开展社会治安整治“祁连1号”1+9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命案预防治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等工作,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管控,及时掌握情况,高度警觉,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

(四)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切实保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一是人员保障落实到位。把干部职工全员纳入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按照“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全员参与、按需调动”原则,由党政领导统一调配,让全体干部职工随时参与矛盾纠纷调处,补齐调解力量不足短板。二是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及时拔付兑现X年度的调解个案补贴,激励基层调解员积极主动作为。由财政筹措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调解员教育培训、纠纷调解个案补贴等,切实调动调解员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业务培训落实到位。精准化开展理论、政策、业务、法规培训,采取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岗位练兵等方式,不断提升调解员化解疑难复杂矛盾问题的综合技能,真正使调解员队伍在积极宣传政策法规、规范调解矛盾纠纷、为民分忧解难、助力社会治理,营造社会和谐环境上发挥作用。

(五)健全奖惩分明机制,持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能力水平。一是强化网格职能职责。强化定人、定岗、定责,督促网格员积极履行信息报送、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法治宣传、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等“六大员”工作职责,细化梳理并公开事项、权力、责任“三个清单”,进一步明确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和禁入清单。二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细化完善网格员考核评价细则、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量化指标。同时,建立考核与奖励相互配套的激励机制,实现网格员工作、考核、绩效三者紧密挂钩,充分调动网格员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网格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适时提请区政府加大网格服务管理经费保障,对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给予经费保障,彻底解决和改善一些网格办公条件差的现状,切实发挥网格员作用。三是提升网格工作能力。建立通讯调度、应急处置、集中培训工作体系,通过集中学习及不定期考核加强对网格员的业务培训,规范网格内的工作流程,提高网格员的工作水平。同时,深化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深度应用,不断提高网格员依托陇情E通手持终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情报信息搜集、服务保障群众能力,真正为矛盾分析研判提供有效参考。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