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生态价值实现的调研与思考(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在阐述两山理论时指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我县地处两省交界的武陵山区,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我县始终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持续深入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如何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有益经验。

一、我县生态价值实现的模式

2010年,我县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1年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实现金山银山价值,不断挖掘丰厚的生态资源,为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价值实现经验。

(一)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我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境内茶文化资源丰富,现存300多公里古茶道遗址,采花毛尖驰名中外。2022年2月,茶旅融合项目开工,通过空中索道、茶山步道,将采花茶业科技园和青岗岭茶园连接,融古茶道汉阳桥、宜红茶工业遗址等古茶道遗存于一体,打造茶文化度假地,推进茶产区古村落和茶文化广场建设,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已构建起了茶叶基地+西南茶叶市场+茶马古道+土家风情+世界茶旅古镇+中国茶旅大会茶文旅融合产业链,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文旅融合、茶旅互动的多产业融合发展。

(二)林药蜂立体经济发展模式。我县有国内天赐药库,是中国现代中蜂产业示范引领县。除中草药以外,我县还有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特产——蜂蜜。2015年,我县设立中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化推进中蜂产业化养殖,以专业合作社为驱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集林下经济、森林抚育、森林保护、农民增收于一体的林药蜂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出了林下经济生态循环系统。目前,全县林药蜂种植养殖户达2000余户,农户短期能获得中药和蜂蜜收益,长期能获得林业收益,有效推进多种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亩均年收益达到1万元以上。目前,我县的五倍子蜜已被国家权威机构鉴定为国内同品种中药品性最佳的药蜜。我县中蜂养殖案例,入选全球110个减贫最佳案例,并被写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此处隐藏4100字,下载后查看---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县坚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做好两山转化融合文章,还需深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一)筑点成线:厚植生态资源价值优势。生态价值实现的前提是绿水青山的保护和修复,筑点成线就是要在厚植生态环境底色的基础上,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两个串联成线,实现生态资源与生态价值的动态转化。一是坚守红线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坚持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争创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预警监控系统建设全国试点县。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废弃和关闭矿山的生态修复,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决管控两高项目,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二是因地制宜,激活生态资源价值。生态功能区生态价值实现不仅受地理空间的制约,还受海拔温差、市场需求、种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因地制宜,做到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一方面要统筹规模化与精细化。如,我县专精特优的农产品较多,但规模化程度不够,土地流转不够是重要制约因素。全县土地流转率仅为19.3%,低于全市22%的平均水平,尤其是西部乡镇还存在大量撂荒土地,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要坚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代耕代种、土地管托等专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发展质效。另一方面,要综合平衡短期收入与长期效益。产业发展是一种投资,有短期见效的,也有长期才能受益的。以中药材为例,有一年生的,也有多年生的,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特点,保持短期和长期的动态均衡和总体稳定,增强市场供应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强线成链:提升生态价值实现水平。强线成链,就是要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线发展成为强大而富有韧性的生态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面壮大旅游经济、抢先布局碳汇经济,促进生态功能区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业、文旅产业和现代金融业,以主导产业+的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我县自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必须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扎实推进林长制,持续深化扩展林药蜂”“绿色康养等转化模式,创新发展林药、林禽、林畜、林菌、林蜂等林下种养产业,探索推进森林+医、养、游、体、药、食等一体化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二是全面壮大旅游经济。坚持以全域旅游引领乡村振兴,紧扣避暑、康养、研学三大定位,重点吸引新乡贤、城里人、年轻人三类人群,全方位完善旅游配套及服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三是抢先布局碳汇经济。一方面,要系统做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另一方面,要以林业碳汇为先导,以抽水蓄能、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为储备,有效扩大碳汇增量,争取更多碳汇空间。

(三)提质扩面:打造全域旅游产业名片。提质扩面,就是紧扣特色定位,打造亮点工程,提升生态价值实现的质量和层次,将两山转化模式扩展到全域,全方位做好产业融合大文章。进一步提升强化旅游+”“+旅游理念,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擦亮全域旅游产业新名片。一是打造龙头景区。建立龙头景区带动+城镇全域辐射的模式,突出夏季避暑、冬季冰雪两大特色,加强核心景区建设,加快创建5A级景区,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推动茶旅融合。加快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建设,办好中国茶旅大会和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全方面展现茶乡韵、山水美、土家情。三是推动教旅融合。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全域打造茶旅研学、地质研学、农耕研学等特色研学品牌。四是推动文旅融合。加快文创园区和老旧街区改造,谋划将老县城还原成为县城历史博物馆。出台非遗人才、乡土人才保护与传承奖励办法,挖潜四个国家非遗项目,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四)多方联动:推动生态价值实现共享。生态功能区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和多主体共同努力,生态价值的实现成果也应该由群众共享。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及利益相关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合作等方式共同参与到生态功能区生态价值实现的集体决策、集体行动中去,构建功能互补、利益共赢的生态治理空间格局,多方合力共同解决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力量不够、保障不力等问题。同时,生态价值实现的成果要让全体民众共享,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将生态价值实现收益及时投入到公共服务改善、社保和民生待遇的提高上,让群众充分享受绿水青山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带来的福祉,使生态文明成为助推生态功能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来自材料库:【公众号:老&船@长^君】,最新最全党建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