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近年来,**镇**村坚持支部引领、多元发展、创新驱动、成果共享,村党支部领办**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发挥助农、兴农、富农、惠农带动作用,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致富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示范引领走在前,凝心聚力谋发展。一是支部发起,共商发展新路径。*年*月,**村“两委”换届后,面对村庄贫穷落后、村集体欠债*万元的现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党支部制定“改变本村落后面貌、重塑党支部形象、带领村民彻底摆脱贫穷”的目标。经过外出学习考察,确定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二是党员带头,先行先试做示范。“支部领着走,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年*月,5名村干部联合发起、15名党员户参与,大家共同按下“红手印”、签订“合同书”,注册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500亩耕地。通过规模经营降低了机械作业、种子农药化肥和灌溉的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小麦一季作物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了5.1万元,相当于亩均增收100元。三是组织保障,推进“村民”变“社员”。在组织运行上,村“两委”与合作社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合作社发展与村级事务共同研究、一体推进。在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带动下,*年,全村*亩耕地全部入社,*户农户全部成为社员。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全面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和种植技术水平。
二、拓宽思路寻路径,聚强发展新动能。一是规模经营提质效。在整村入社后,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在管理上实行“八个统一”: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料供应、统一播种服务、统一药物防治、统一浇水灌溉、统一深松深翻、统一收割服务、统一秸秆还田,形成了从种到收的“链条式服务”模式,亩均降低生产成本*元。在种植模式上,合作社坚持现代化作业方向,投资近*万元购入各种大型农业机械72台(套),实现小麦玉米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村企合作促增收。通过与**县绿丰种业有限公司洽谈,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服务机制,将全村*亩耕地建成小麦育种基地,绿丰种业以高于普通小麦市场价0.1元/斤的价格收购农户小麦种,亩均增收130元,全村农户增收42万元。**种业以0.04元/斤的价格支付合作社管理费和运费,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万元,实现村集体、农户和企业的“多赢”。三是向外拓展谋突破。合作社主动与**县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公司合作,借助大公司的影响力和资源,为本县和外县村庄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累计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万亩,合作社年收入*万元,比2022年增加*万元,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万元。
三、抢抓试点谋突破,务实重干谱新篇。一是玉米密植提升单产。按照选取优质耐密品种、宽垄密植要求,积极争取县农业农村局玉米密植任务,采用抢茬机械单粒精播技术,对全村*亩耕地统一组织机械播种,确保播种量稳定在*粒左右,保苗*株/亩。后期,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配方精准施肥、“一防双减”、适期晚收、机械收获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玉米单产提升目标,亩均产量可达*斤,比一般种植亩均增收*斤以上。二是精准滴灌节水增效。针对在耕地全过程托管服务中灌溉无法统一的问题,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部门水价改革试点,全村*亩耕地全部实行精准滴灌模式,彻底弃用以往大水漫灌模式,极大减少人力及水资源的浪费。依托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通过管道向作物根系层输送水、肥,实现精准肥水供应、水肥高效利用,有效解决农作物生长后期追肥难的问题,极大提高粮食单产,持续巩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三是新型流转实现共赢。结合部分群众土地流转意愿,党支部带头积极探索土地规模流转经营新模式,依托合作社组织群众与**公司签订流转协议,流转土地825亩,采取“保底+433分红”模式,群众保底收入1000斤小麦/亩(以2023年7月15日小麦成交价格为基准),合作社为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根据当年收益,群众、村集体、企业按照4:3:3比例进行分红。2023年12月,*公司根据收益情况,分红29.7万元,群众每亩可分红144元,村集体每亩分红108元,村集体实现增收8.91万元。
四、发展成果惠民生,宜居宜业促振兴。一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在合作社发展带动下,**村形成以支部为核心、党员干部为主力、广大群众齐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先后投入*余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农田电力灌溉设施建设、道路硬化、街巷绿化、旱厕改造,建设文体公园、美丽庭院、文明实践大舞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幸福**。投资10万元,打造“情满**”幸福食堂,解决村内留守高龄老人一餐热饭问题。依托红齐驿站,打造便民候车室,充电站、饮水机、图书、雨伞、工具箱、医药箱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由党支部牵头,投资5万元,与周边服装公司合作,打造“富民兴刘”共富工坊,解决了村内留守妇女就业难、收入少的问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建设和谐**。着力探索“有事齐商量、村民能当家、干部善干事”的基层民主协商治理模式,打造村民议事厅和道德评议庭,村内大事小事村民议、红黑典型大家评,实行积分管理,年底可凭积分兑换实物奖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引导村民从“看客”变成“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