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十分关心社会保障工作,对事关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要义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多种多样。从国际上看,社会保障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普惠型福利型国家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共济、公积金计划储蓄积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主体。长期以来,我们D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遵循现代社会保障基本规律,又立足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差距大的基本国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在实践探索中完善,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D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本质要求、丰富内涵、目标任务和思想方法。
以坚持和加强D的领导为根本保证。我们D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新中国成立伊始,全面建立劳动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后,D把社会保障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制度安排,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搭建起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四梁八柱”。D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社会保障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形成。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涉及深层次、多元化重大利益格局调整,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非常突出。正是因为我们D从全局高度出发,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D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
以坚持人民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保障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D围绕覆盖全民、人人享有的目标,推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统筹,将更多的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织就世界上覆盖人口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2.78亿人、0.92亿人、1.12亿人。坚持共享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从2012年的707元提高到2023年的1814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4000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通过政策倾斜,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坚持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统筹城乡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卡覆盖98%的人口,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保障锚定基本民生,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鲜明特征。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举措,有效纾解群众防范相关风险的后顾之忧。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守的根本立场。
以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鲜明主题。高质量发展,体现的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从“有没有”逐步转向“好不好”,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期盼有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形势要求作出的重要判断,体现的是社会保障代际平衡和制度成熟的发展规律,是对建设更为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目前60周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高峰期持续时间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均衡,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长期性,任务艰巨而复杂。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6.2%,农民工总量2.98亿人,既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适应劳动力流动,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衔接,也需要均衡不同地区之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就业方式多样化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给传统的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现行制度还不能很好适应。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规律,把握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民生工作特点,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方向的科学把握,是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
---此处隐藏4865字,下载后查看---
把握好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的关系。目标引领是要坚持社会保障工作的方向,问题导向则是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路径。把握好两者关系,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不能不顾现实问题而设计目标任务,不顾目标方向而陷入具体问题。目标引领,就是要围绕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主题,合理布局近期、中期、长期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问题导向,就是要以既定目标来检视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保障覆盖、待遇平衡、制度完善、体制健全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
把握好系统集成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突出重点体现的则是解决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矛盾。把握好两者关系,既要增强改革整体性,又要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分清轻重缓急,避免“合成谬误”。系统集成,就是要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政策相协调,与就业、工资分配、劳动关系相联动,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配套,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扩面调待、基金监管、经办服务、风险防范、队伍建设等全链条统筹衔接。突出重点,就是要集中力量抓好社会保障各领域、各环节重大改革攻坚、重点任务落实,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为牵引,带动整体工作提升。
把握好统一规范和探索创新的关系。统一规范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要求,探索创新则是保持制度活力的重要途径。把握好两者关系,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制度规范,又要尊重基层探索实践,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避免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事权不清,地方在费率、待遇项目等方面自行其是、搞变通。统一规范,就是要遵循社会保障互助共济和大数法则,持续推进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更好做到全国一盘棋。探索创新,就是要在维护制度统一规范的前提下,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具体政策落实、管理服务方式上积极探索创新性政策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增强制度和管理服务的灵活性包容性适应性。
把握好政策制定和管理服务的关系。政策制定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奠定基础,管理服务则是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把握好两者关系,既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强化管理服务,不能政策落不下去,群众难以及时有效享受惠民政策,形成“温差”。政策制定,就是要确保高质量的政策供给,经得住实践检验、群众检验,便于基层抓落实。管理服务,就是要在科学合理制定政策的同时,形成与之配套的管理服务架构,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加注重精细化,让群众对自身利益明明白白、对政策流程清清楚楚,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便民利企。
把握好推动发展和确保安全的关系。推动发展是维护社会保障安全的前提,确保安全则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保障。把握好两者关系,既要以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顺应群众多元化需求、统筹利益关系、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社会矛盾,又要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不能因改革举措和工作推进不合理而引发群众不满,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不能因风险防控和群众工作不到位而影响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进程。推动发展,就是要不断健全制度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安全,就是要更加注重防范化解社会保障各类风险隐患,聚焦舆情反应变化、基金支付安全、基金监督管理、网络和数据安全等重点,为社会保障制度稳健运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