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新”提“质”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

新质生产力这一原创性新概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思想精华,强调科技创新为核心,并且以创新性、融合性、引领性、超越性等特征超越原来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能源消耗的传统生产力增长路径,实现生产力在高效能、高质量、高水平方面的跃升。现阶段,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面临着卡脖子难题。面向未来,唯有以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推进颠覆性技术战略攻关,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是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与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因此,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空间分布,完善国家创新资源的整体配置,进而增强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性攻关能力。其次,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企业的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并且通过期权、股权奖励、分红等激励形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再次,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研究型高校的对接合作,进而共建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最后,推动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创新生态系统高度协同耦合,推动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进而提高科技创新系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率。

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现阶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机遇,唯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补齐短板弱项,巩固长板强项,进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重点制造业建链、补链、稳链、强链,稳步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依托现有创新技术、数字平台,推动行业龙头发挥头雁效应,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前沿产业中各个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而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核心支撑。营造产业创新氛围,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建立以市场化为根本、法治化为保障、国际化为标准的产业创新环境,并且积极推动产业组织改革、产业技术升级、产业业态创新来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互联互通。三是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发展数字经济既是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选择。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是推进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服务企业进行跨界创新合作,实现各企业在数据、产品、内容端的整合共享,同时着力发展以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基于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经济。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用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稳步提高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核心基础材料的供应水平,以此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供应能力。此外,还要完善人工智能、区块链、5G、6G、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的供应链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定制化、平台化、轻量化服务模式创新,进而提升数字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

---此处隐藏1779字,下载后查看---

四是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打造国际人才创新高地。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是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招。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一方面,通过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激励和报酬机制,让各类人才各尽其才;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性激励政策供给、数字资源专项供应激发科技人才、科研团队、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广泛汇聚创新资源,重点引进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实用人才等,依托产业链、资金链和创新链等各类平台厚植人才潜心研究与创新的优渥土壤,积极构建引才聚才的全方位人才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通过稳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试点,集中建设一批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国家实验室和创新型科研机构,为科技人才提供国际一流创新平台,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五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全球技术合作新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的重要环节。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多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国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在前沿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增强前沿技术企业在全球资源的配置整合能力,进而形成多元、多层次、多领域的前沿技术合作新格局。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向新兴产业转变,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数字经济运行规则的制定和治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在贸易投资深化过程中的新变化,抢占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与此同时,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从整体角度来看,传统产业是形成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础与前提,关乎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通过对传统产业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管理方式等进行高科技化改造,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厚植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配给上存在差异,因此要避免在产业布局上盲目扎堆,变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应在尊重客观规律、开放视野的前提下,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以此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和突破口,进而培育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文丰安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