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一、固根本:聚焦思想引领,助力凝心铸魂

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我国于20XX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进程呈现速度快、规模大、城乡老龄化程度差异大等特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老龄化社会发展轨迹与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高度同步。诸多迹象表明,进入新时代后,急速增长的高龄化和老龄化问题将成为强国新征程上必须面临的一个新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成为破解老龄化难题特别是破解乡村老龄化所引发的诸多矛盾的一项新国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塑造上,要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转化为村民的情感认同以及行为习惯,将积极老龄化观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弘扬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铸理想信念之魂

1.以尊老敬老重要论述为指导。第一,尊重和爱护老干部。强调,“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D的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D的宝贵财富”。基层D员干部在领导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要深化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尊老敬老爱老,用心用情服务,不断提升老同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推进农村离休、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健全社保、重大疾病保险等保障体系,组织开展适合离休老干部的文化课程和文体活动。第二,弘扬“红色家风”。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基层D员干部应率先垂范,认真学习共产D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尊老敬老”的优良家风,充分领悟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内涵,以身作则向村民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老人、爱护老人。

2.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尊老敬老文化的育人功能。第一,弘扬传统美德要以“尊老”为基础。强调:中国共产D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基层D员干部要把尊重、爱护老人作为提升自身品德修养、践行传统美德的好机会,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倾听他们的人生感悟,从而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基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弘扬传统美德要以“孝老”为关键。孝道文化自古以来深刻影响中国人的言行品性,早在《礼记》中古人便提出,“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基层D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注重家庭陪伴,给予父母充分的精神慰藉与人格尊重,理解老人的想法、顺应老人的合理心愿,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村民民风向上向善。

---此处隐藏7059字,下载后查看---

1.以法治为“治民”规范。第一,体察法治需求。受制于经济水平差异以及乡村传统文化的影响,法治资源与乡村社会之间仍未完美洽和。为此,基层D建可以依托细密的组织结构,深入体察老年人在家庭赡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收集老年群众较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性地设置符合老年人实际生理、心理状况的咨询小组,从而为老年人咨询法律问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提供便利。第二,“送法下乡”。借助D组织上下贯通的政治优势,向上统合司法站的“法律服务团”,向下联合社会组织的“法律驿站”,及时对接老年群众的法治需求,实现法治资源及时到村、精确到人,使老年群众的赡养权、财产权、劳动和休息权等得到确实保障。

2.以法治为“治D”标尺。第一,法治不仅规范村民行为,也是从严治D的重要标尺。进入新时代,基层D建要在乡村积极老龄化战略实施、养老政策改革等方面思民之所想、治民之所念,以法律法规为标尺领导乡村治理,充分发挥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第二,基层D员干部应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固化边界意识和底线思维,做到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同时,基层D组织应积极推行D员干部法律准入机制,把掌握《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D员优先纳入干部行列,并通过村庄老年人打分评定的方式对D员实施法治考核,以法治标准检验治理成果。

(三)构建包容乡村德治力量的D建系统

1.吸纳道德权威主体。基层D组织在治理实践中可以将乡村社会中具有一定威望的老年道德主体吸纳到D建人才队伍中,建立以D员、村民代表、老年权威主体为代表的“D群圆桌会”,就老年群体的相关诉求展开讨论协商,切实提升D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D组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德治的文化基础,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先进D员”尊老敬老的示范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