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码”体现“用户思维”。在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厅,考察组观察到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税费支付。依托全国首创不动产“一码一价”智能评估系统,构建房屋基准价格全类型、全用途、全区域的“一码一价”数据库,房屋核价计税无需等待人工核算,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的“用户思维”得到具体体现。泰州、衢州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每一案例,也都是换位思考,以“用户思维”推进创新。
“一块屏”彰显“一号工程”。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衢州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赋能为牵引,建立营商环境可视化全流程监测系统,在政务服务大厅入口醒目位置设置LED屏幕,映入眼帘的是营商环境“云上社区”动态信息,以“挂图作战”模式,立体呈现驻企服务、项目建设、经济指标、“清障”行动等进展情况,动态更新企业诉求解决率、满意度。
“一本书”成为“一面镜子”。考察组一行入住泰州市酒店后,发现房间内均摆放《品质泰州》一书,该书从封面、寄语到末章,大篇幅内容都是推介泰州营商环境工作,让外地客商在第一站便对泰州营商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一本书成为反映泰州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一个窗口。
二、“四点感受”触动很深
---此处隐藏2082字,下载后查看---
更新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根本在于干部思想观念的“破冰”。建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营商环境作为全市D员干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D校主体班次培训内容、新入职公务员“必修课”。组织开展“我为营商环境做什么”研讨交流,引导广大D员领导干部自觉在工作大局中找定位、谋思路、有作为,避免出现甘做“旁观者”、不做“参与者”,乐当“评论员”、不当“运动员”的现象,切实当好亲商助企的“服务员”、纾困解难的“贴心人”、营商环境的“代言人”,努力形成像当年干群一心抓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深化改革创新。“吃改革饭”是沪苏浙地区长期挺立潮头、走在前列的“关键一招”。建议:一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双对标”活动,各级各部门选好省内、省外对标对象,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领域营商环境“微改革”举措,力争每年落地2-3项,对不作为的可提名“蜗牛奖”。二是借鉴衢州市做法,以政务服务中心东迁为契机,持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彻底解决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发布要素与实际办理不一致问题。探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打造“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从多部门跑、多窗口跑,来回跑、反复跑,变为“最多跑一次”。三是借鉴泰州市做法,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强化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梳理我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推出更多“一件事”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
加强统筹调度。聚焦18个重点指标领域,继续加大调度频次和力度,强化压力传导,协同发力、齐头并进,确保提升季度评议成绩。建议:一是借鉴黄山市做法,建立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专班汇报机制,市级分管负责同志汇报专班工作,市直相关部门列席会议。二是紧盯全国及长三角地区一流标杆,及时编制营商环境对标提升清单,常态化开展对标提升,定期进行效果评估,进一步补齐短板、补强弱项。三是借鉴泰州市做法,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专项行动组,进一步充实力量,提升专业化水平。
完善服务机制。建议:一是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成立驻企办,整合全市为企服务力量,按县区、园区划分服务网格,选派懂政策、懂业务、能力强的机关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上下贯通、协同一致的为企服务矩阵。二是组建土地、金融、法律等为企服务专班,一站式解决企业反映的高频要素保障问题,常态化助企纾困解难。三是建立“对企业说‘不’事项”提级管理机制,对企业提出疑难诉求分类甄别、提级管理,全力解决合理合法诉求、杜绝说“不”。四是聚焦市场主体所需、所盼,每年推出“为企办实事”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红黄绿”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
强化作风转变。营商环境比拼归根到底是作风比拼,如果不来一次更深层次的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就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建议:一是借鉴泰州市做法,进一步加强全市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开展作风效能建设考核,设立“蜗牛奖”“骏马奖”,激励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有所作为。二是借鉴衢州、泰州市做法,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开展“清障行动”“清风行动”,聚焦工作未能落实、问题未能解决的“中梗阻”,锚定执法监管、履约践诺等“拦路虎”,大力推进专项治理,通报曝光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反面典型,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实质性提升,不断擦亮“满淮诚意”营商环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