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考察的总体情况
考察组由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同志,6个地(市)组织部门有关同志组成。本次学习考察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安排紧。考察曰程安排紧凑,往返12天时间,共实地考察了街道、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圈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等24余个基层单位,与当地组织部门和街道、社区、基层单位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8个,考察中坚持白天看点、晚上讨论,及时梳理消化先进经验,研究,工作思路。二是考察类型全。考察单位经过反复筛选,既有街道社区等传统阵地,也有两新组织、商圈楼宇等新兴领域;既有中心城区,也有城郊区和城镇化的农村社区;既有区域化共建共融典型,也有社企一体化典型,基本涵盖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三是收获启发大。8个城市都是中组部推荐的老典型,杭州的体制机制创新、江苏的共建融合、南京的网格化精细管理服务等知名度都很高,考察后受益匪浅。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本次考察收获丰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敢于破旧立新,思想超前,实现以党建引领推动城市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的新形势下,一线城市敢想敢试敢闯,探索出了一条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一是脉络清晰,指导性强。整体设计上强调高举旗帜、强化政治引领,主要领导牵头谋划、调度指挥,文件部署系统性强、指导具体,能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上下联动抓基层、条块协同打基础,各城市都积极探索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比如,杭州市委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引领,高水平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决策部署,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等“1+3”文件体系,突出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构建形成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苏州市委印发《关于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的意见》,围绕“美美与共海棠花红”党建品牌,全面推动美美乡村、美美社区建设,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健全完善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办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职能,推动办公厅、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齐抓共管,优化大党建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指挥棒”“助推器”作用,倒逼基层单位全面落实党建责任、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二是有前瞻性,科技性强。党建功能顺应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利用本地科技企业优势、互联网企业技术等,建设了一批应用便捷、功能强大、党员群众易上手的智慧平台,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比如,杭州市加快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研究出台《杭州市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规范指引》二十条,以理顺网格体制、优化网格设置、聚合网格力量为重点,加快推动“141”框架下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形成“村(社区)一网格一微网格(楼道)、楼栋”治理体系,推动网格功能从以综治工作为主转向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其中,杭州数智组工“1+4+N”体系,即,以1个数字组工综合门户为中枢,“西湖先锋”智慧党建系统、“人才码”服务平台、“选兵点将”干部管理平台、“一键办”公务员管理平台4大核心系统为支撑,应用于智慧组织、党员双报到、两新智图、换届全景图、干部立体画像、干部培养第一链、公务员一键办等N个应用场景,功能强大。缤纷未来社区运营监测平台,三个社区、五个小区、九大场景、多加运营机构,14657位用户注册,找社区、找物业、找场馆、找活动、找朋友、找积分等,形成统一入口、统一平台,一套积分体系、一个运营监测系统,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三是硬件完备,功能性强。致力于构建市级至网格的多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出台《杭州市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本指引》,按照一室多用、开放共享、资源整合等要求,规范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盘活闲置物业,在资金上舍得投入、人员上匹配到位、功能上全面覆盖,市县级党群服务中心多以地标形式存在,区位优势明显,形象树的鲜明,并通过推进线上线下联动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明显。比如,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坐落于钱塘江畔的城市阳台,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与市民之家、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图书馆、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公共服务相衔接,形成了以党群服务为核心的多功能、一体化党建工作综合体。苏州工业园区兆佳巷党群服务中心是苏州“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由便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党群服务中心和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三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辐射周边7个社区,服务人口近5万人,是立体化的城市客厅。
---此处隐藏10889字,下载后查看---
借鉴考察城市的经验做法,为推动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在学习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创新,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立足全省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全省统筹谋划设计、整体推动,社会多元参与、共驻共建,拟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具体考虑如下:
一是坚持以上率下,在城市基层党建设计上整体统筹、一体推进。围绕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健全责任链条,强化责任传导,省委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带动班子成员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主动抓、上下联动共同抓的生动局面。健全完善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职能,推动省委办公厅、纪委、宣传部、统战部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党建考核牵引作用,统筹谋划、整体设计、高位督考,优化大党建考核机制,优化基层党建“擂台赛”指标,充分发挥“指挥棒”“助推器”作用,倒逼各地各单位全面落实城市基层党建责任、提升工作质量,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聚焦城市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加强对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保障,强化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落实及监管,拓展完善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二是坚持横向互联,在共驻共建载体创建上共融共通、共建共享。健全区域共治机制,以组织优势服务治理趋势,形成地(市)和县(市、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各服务机构、驻区单位、社会力量和党员群众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机制。深化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格局,凸显社区“大党委”,吸纳社区内的机关、学校、国企、非公、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委委员,参与城市基层党建。突出条线支撑,持续深化行业系统党建,切实加强对行业党组织的统领引领强化行业系统自律管理、助推改革发展,全面加强行业、属地条块联系协调,探索建立“组织联建、党员共管、服务联动、资源共享”等机制,健全民主协商制度,推动事情共商、资源共用、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和谐共享,完善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工作机制,强化政治引领,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三是坚持多元补充,在社区工作力量培养上海纳百川、广开门路。健全社区干部招聘考录、奖励激励等机制,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在招聘机制上,结合全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趋势,坚持多元化动态补充,从返乡青年、公益性岗位、退伍军人等稳定性强的人群中挖掘,补充社区工作者“源头活水”。在成长培育上,积极探索社区干部队伍待遇增长机制,健全动态调整和合理增长机制,持续实施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专项周转事业编制政策。推动职业水平考试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鼓励对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且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一次性考试奖励;将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等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结合服务群众群体分布特点,打造社工能力“训练营”,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开展面向新晋社工的“初能计划”,面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专能计划”,面向社区正职、领军人才的“全能计划”,开展专家理论课堂、实地观摩走访、经验分享交流、社工证考前培训、社工比武大赛等,全面提升社区干部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是坚持数字赋能,在智慧社区体系建立上抬高调门、加速推进。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组织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城市党建工作,探索构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城市社区精准综合服务平台,高标推进集信息发布、网约服务、诉求办理、城市共建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提高民意诉求收集率,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机制,推动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构建群众诉求问题“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部门联动、限时办结”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强化数智赋能社区,推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方主体协同联动、资源共享,发挥合力效益,引入“数字社工”智慧化治理手段,加强数字化场景集成建设,助力社区减负增效。
五是坚持革新突破,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上顺应民意、推陈出新。全面推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革命,功能设置上回应新时代的需求,吸引更多年轻“新粉”,打破更多“次元壁”,突出“服务”主题,避免建筑“高大上”、功能“大而全”、主题“正又红”,要植入更多“公共性”和“日常性”功能,促进党群服务中心开放融合的作用,真正拉近和群众的距离,让大家愿意走进来,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功能设计要从当地居民角度出发,从党群服务中心与周边的联系出发,与周边公共配套设施的互补和联动,场景设置上要多元化,公益空间、水岸露台、滨水步梯、跑者驿站、母婴空间等;内容形式上要多彩化,满足各式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阅读浏览、运动健身等;服务项目上要模块化,如免费体检、产检、看电影等;活动组织上要丰富化,可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如舞蹈、声乐、棋艺等;同时满足日常办理各类党内业务和便民业务需求。更迭功能过程中同步强化活动模式与空间关系的考量,做到功能叠加,一厅多用,通过提高灵活性来减少闲置空间和时长。同时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居民足够的“留白”空间,避免各部门随意挂牌、分“蛋糕”一样分空间等情况,在规划和设计上突出让百姓共享“蛋糕”,创造自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