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推进高校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更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大学当前最紧要的任务。结合复旦实际,围绕高校怎么改、改什么,谈两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高校改革要坚持自我革命。
高校改革,是“奉命”而为,奉的是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现代化需要、满足民生需求的强国使命。在跟跑阶段,中国高校依靠时代和开放红利,实现了快速发展。现在面对并跑领跑的历史任务,面对百年大变局的形势背景,面对经济增长进入平缓期的资源条件,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的关键作用,就要在深化改革中走出自己的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创建一流大学的道路。
坦率说,如果大学把改革作为扩张学科领地、争取资源的手段,那投入效率往往不高。所以,一定要避免“膨胀式改革”,把改革重心放到结构性、内生性的“存量改革”上来,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增强持续创新的动力能力,构建自主自强的办学格局。
---此处隐藏1927字,下载后查看---
例如,复旦在上海支持下,一方面,推进“AI+”教育改革,建设通识基础、专业核心、学科进阶、垂域应用四序列AI-BEST课程体系,今年将向2025级开放46个“X+AI”类本科双学位项目、在10个一级学科试点“学科博士+AI硕士”双学位项目,实现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学位项目。
另一方面,系统布局科学智能(AIforScience,简称AI4S),形成多点开花势头,已取得一批原创性强、应用前景广阔的国际领先成果。成果“井喷”背后,出现不少“年轻人挑大梁”“学生带着老师跑”的情况,青年师生成为新范式的动力活力源泉。但要全面推进AI4S范式变革,必须坚持深耕垂域,系统整合算法、算力、语料,真正做一盘“番茄炒蛋”,而不是拼凑一锅“番茄+白煮蛋”。
从前期探索看,过度依赖AI也可能阻碍创造力的培养,直面学术诚信和科技伦理挑战。面对复杂世界,逻辑推理不能替代观察与实践,价值对齐不能替代价值判断。所以,学校启动AIforEducation(简称AI4E)改革2.0版,核心是教与学的融通,营造师生共研共创的智能教学环境,让学生不仅学会使用工具,更学会掌控和改造工具。
三是培养砥砺大情怀的人。00后、90后有平视世界的自信,但缺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洗礼。总书记强调,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要让青年师生真懂真信真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强国大潮中学会游泳。所以,学校每年花1000多万元开设“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引导学生在火热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实现从认知到认同的跃升;并将实践育人融入各类课程和各培养环节,强化问题式、服务式、对抗性、实战性学习,把价值塑造与知识学用、能力训练融为一体,让“强国一代”不断增强“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坚韧勇毅、“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定力和“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必胜信念。
今年是复旦建校120周年,距离建成教育强国仅有十年。全校将以旦复旦兮、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接续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