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推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事关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这些不良社会思潮既严重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首先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为谁培养人”
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龙头,其办学使命、发展方向、教育内容、育人方式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大学,要始终把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将“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作为根本追求,这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方向。在这一方向规定下,高校要坚持为中国GCD治国理政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和高水平的人才智力支撑;要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要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
---此处隐藏6246字,下载后查看---
(四)加强网络宣传体系建设
党中央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与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坚持依法管网治网,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处置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以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善于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在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善于斗争,有效防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五)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八个相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培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判断、传播、创新能力,切实肩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大责任,增进广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治国理政方略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坚持高标准选拔、配齐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努力使这支队伍坚持党性原则、强化政治责任,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自信,理直气壮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广大辅导员对当前意识形态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引导管控能力,着力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以及将日常事务性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的能力,加强朋辈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干部的模范表率和引领示范作用。
对于笔者所在的省份来说,XX地域环境复杂,民族成分多样,境外极端宗教思想渗透的风险长期存在。在各种极端和不良社会思潮的渗透之下,做好XX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遵循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般规律,也要有效应对XX省情带来的特殊挑战。既要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的基本原则,严格意识形态审查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增强师生对境外势力利用传教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灌输的防范意识,筑牢师生抵御宗教渗透的思想防线;也要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为各个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全面增强各高校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