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进路探究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共产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D的领导”教育对于确保D的事业后继有人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10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D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是首次对“D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提出指导意见。思政课是大中小学的灵魂课程,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加强“D的领导”教育并将“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对于全面提升青少年对D的领导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战略性价值。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D的领导”教育更好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参考。

一、“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据探寻

“D的领导”教育虽然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早已有之,但从其融入深度来看,这还是第一次。增强“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深入探寻“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据。

第一,做好“D的领导”教育能够充分彰显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D的领导”教育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做好“D的领导”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D的领导”教育包含了D史学习教育、初心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不同内容,开展“D的领导”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自觉认同D的全面领导并成为D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现已开设的思政课涉及大中小学各个阶段和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其最本质的规定就是培养拥护D的全面领导并确保D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后继人才。指出:“我们D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D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思政课只有坚持D的领导并加强“D的领导”教育,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服务好D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才能为D和国家事业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和政治判断力强的后继人才。“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也必须体现出D的领导,也就是说,‘D的领导’教育必须贯穿到所有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之中。”可见,“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现了思政课最为本质的属性,彰显了用正确政治方向指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坚守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D的领导”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为D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也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本要求。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D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在我国,培养为国家作贡献的人才,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又或培养未来D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自觉认同和拥护D的领导的人才。所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聚焦“D的领导”教育,将“D的领导”教育作为其核心内容。同时,D的领导的独特地位也决定了“D的领导”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D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D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D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D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D,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D的领导的独特重要性,决定了思政课要把“D的领导”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大中小学生理解中国共产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D的领导,增强对中国共产D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自觉投身于D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见,“D的领导”教育是坚持D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

第三,加强“D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D的领导”教育的客观要求和思政课的自身优势,决定了加强“D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方面,“D的领导”教育涉及中国共产D的奋斗历史、革命英雄事迹、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因而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教育过程。这意味着“D的领导”教育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组织环环相扣的实践活动。这些特点和要求使得“D的领导”教育必须有一个独特的主渠道来开展。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是开展“D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

---此处隐藏5675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小学阶段要以激发学生对D的领导的情感认同为主。小学阶段是系统接受国民教育的开始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阶段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渠道,激发学生初步形成热爱D、拥护D的领导的朴素情感。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印象较为深刻,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并具有较强的情感体验。根据以上特点,要以讲述D史故事和展示图片为主要形式,让小学生通过课本认识D徽D旗,了解D的领袖故事以及革命英雄事迹,并对D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留有印象。对教师而言,对“D的领导”教育的有关内容要选取得当,同时注意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讲好D史故事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注意“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让D史内容‘活’起来,如此方可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尤其要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纪念馆等,以深化小学生对D的热爱和尊崇之情。同时,要认识到少先队也是对小学生开展“D的领导”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要让小学生以加入少先队、佩戴红领巾为荣;学习少先队队歌、参加队员入队仪式、参与各种主题队日活动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政治启蒙作用。

第二,初中阶段以深化对D的领导的思想观念认同为重点。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阶段“D的领导”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初中学生在这一时期的鲜明特点是:身体机能发育处于猛增期,思维、想象、记忆等认知能力较小学生明显增强,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学习理解能力明显提升,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突出。基于以上特点,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渠道对初中生开展“D的领导”教育,重点是要增强他们对D的领导的思想观念认同,在教育内容上要强调知识性和历史性。可与历史课等其他课程相配合,重点介绍D的理论探索成果和自身建设等内容,帮助学生厘清中国共产D带领人民拼搏奋斗的历史脉络。同时,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衔接,引导学生建立起中国共产D与自身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意识,进而激发其听D话跟D走的思想情感。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教师应当尊重、理解、包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内容与现实美好生活的关联,深化学生对D的领导的接受认同。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采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区调研访谈等方式,高度重视初中生的自主感受和自主活动并适时予以引导。此外,要组织好入团活动,在共青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情感,使得他们初步坚定在D的领导下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信心。可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对D的领导思想观念认同的关键节点,是“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关键阶段。

第三,高中阶段要以形成对D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为统领。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已逐渐趋于成年,是认知、判断尤其是辩证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D的领导”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对D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逻辑性和抽象性分析,辩证思维逐渐成熟。为满足高中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在教育内容上要更加体现学理性: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充分理解D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入分析中国共产D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以及D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D的领导是D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注重案例设计,促动学生对“D的领导”相关内容真正理解吃透;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自主探究、发表意见;肯定学生的思想进步,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在实践教学上,教师要鼓励尚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访那些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的革命军人,采访一些优秀共产D员和模范人物等,促动学生通过生动的素材和亲身实践理解D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高中生学业压力较重,做好“D的领导”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体现学理性和针对性,以引导学生形成对D的领导的政治认同为旨归。

第四,大学阶段要以增强拥护D的领导的使命担当为核心。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不仅要加强对D的领导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及政治认同,还要将D的领导与自身未来发展相结合,自觉增强拥护D的领导的使命担当。大学生身心发展已经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趋于完善,已经完全进入理论型思维发展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内容安排上,要“集中阐释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D领导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关于坚持D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中国共产D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重点阐释中国共产D弘扬伟大建D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和政治品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D领导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认识中国共产D永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坚定在中国共产D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就是说,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理性,“从理论上说清楚‘坚持D的领导’相关重要理论问题,夯实坚定对D的领导的自信的直接思想前提”,引导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D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同时,“大学阶段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创造的阶段,是逐步产生问题意识的阶段,是形成一定理性认知的阶段,要鼓励大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多采用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经典著作导读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D的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认识,增强信心信念信仰,形成坚定的爱D、敬D、护D行为,努力投身D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刻感受D的坚强领导和初心使命。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在投身实践中增强对D的领导的认同并形成自觉拥护D的领导的使命担当。

概而言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办好思政课,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D的领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D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在D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策,是保障思政课根本性质与方向的重要之举。深入推动“D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构建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形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组织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切实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作为“D的领导”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才能使学生通过不同学段的学习逐渐增强对D的全面领导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才能确保D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