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垃圾、净环境,走好生态路
健全三项机制,打好村居风貌整体提升“组合拳”,推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人居环境新面貌“双提升”。一是亮身份,健全责任机制。绘制《新村网格责任区划分图》,以党员联系群众为“纽带”,以“党员先锋岗”“胡同长”为抓手,在胡同口显著位置设立“胡同责任公示牌”,采取“支部委员包片、无职党员包段、胡同长带头干、议事会常监督”的闭环方式,责任到人到段,面对面解决人居环境整治难题。截至目前,下辖9个新村已全面绘制责任区划分图,选任“胡同长”114名、“党员先锋岗”64名,累计破解垃圾清理、生活污水等6方面人居环境顽疾32个。二是重创新,健全保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新村—网格村—胡同”三级检查机制,依托人居环境“擂台比武”,使督导走进胡同深处、坑塘边沿、农户家中,通过“借一双眼睛”,发现易忽略细节,做到靶向整治。今年以来,通过“走、看、评、议”形式开展现场观摩评比3次,各新村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三是抓落实,做好结合文章。通过打造家庭农场、创办农民合作社等多种方式,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城乡联动发展新模式,实现群众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由“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初步形成了李找面条菜、周店无花果等8种农产品种植及初加工产业。同时,盘活闲置养殖场、工房等,发展独具特色的“边角经济”和“庭院经济”,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二、除陋习、树新风,点亮文明灯
---此处隐藏1284字,下载后查看---
三、化矛盾、促和谐,筑牢稳定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好“闫”好语协商议事品牌为抓手,打造“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疏通为民服务“脉络”,破解邻里纠纷“疑难杂症”,把党员调解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组“神经末梢”。一是勤“望”,提早防范。充分利用村“两委”、党员“胡同长”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全面深入村居民舍、田间地头,定期定向排查走访,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线索,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疏通在源头。二是详“闻”,分类研判。根据邻里纠纷的根源与成因划分三种类型,按照复杂程度、纠纷类型及涉及人员数量,实施矛盾纠纷等级化管理,确保问题妥善化解。三是细“问”,精准施策。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登记、第一时间办理。矛盾纠纷化解后,分类分级进行回访,确保化解质效。四是快“切”,一调即成。总结“听、导、劝、借、让”五步调解法,探索“切”入调解有效办法,实现一调即成。截至目前,全街道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6%。
四、察民情、解民忧,开启发展门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察民情、办实事、解民忧,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让百姓收获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察民情”进而“解民忧”。依托“四排查两报告”、主题党日、党员联系户、“我为群众办实事”等途径,精准排摸群众需求,动态绘制“民生地图”,让服务群众更精准、民生服务更温暖。今年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走访困难群众233户,帮助办理低保36人、五保12人、残疾证114人次。二是“小项目”改善“大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积极实施调整优化村庄布局、信义赋能乡村善治等民心工程。比如,隋庄网格村依托“土地增减挂”项目实现510户居民整村搬迁,新建小区房屋10栋,并探索实施“信用+美丽乡村”模式,在没有物业公司的情况下,通过发挥老党员余热、开辟积分菜园、建设“信义小院”等方式,实现了小区管理由“整治”到“自治”的转变。三是“微实事”托起“大幸福”。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与党员干部通过开展爱心帮扶、政策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等系列活动,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打造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圈。截至目前,共建立“小蜜蜂”“后浪青年”“追锋人”等志愿者服务队86个,累计开展“信义大集”“书记摆摊”等志愿活动100余场。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