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园区2024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报告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位列全市第3;完成工业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104.6%,增速位列全市第5;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市内销190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同比下降4.8%。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上半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7.8%,同比增长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80%,拉动增长2.3个百分点。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比42%和53%,同比分别提升3%和4%。新能源产业表现突出,预计上半年新能源产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9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三是项目质效不断增强。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14个省列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6.4%。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达7个,远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船风电配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积极谋划储备项目,上海电气氢能装备、德沃康健康医疗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入库。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调度分析,夯实经济发展数据基础。成立稳进提质指挥部,实行月调度、季评估工作机制,精准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重大项目进展动态、固定资产投资等情况。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一名领导包保服务一个重点企业、一个部门牵头抓落实、一个专班专责解决问题),强化协调会办机制,做到了有事及时反应、有人迅速处置、有难协调解决。

(二)加强监测预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紧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一核心指标,深入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产销衔接、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同时密切关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电力、燃气供应以及物流运输等要素保障情况,确保经济指标平稳有序运行。

(三)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周督查、月调度、季评比”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今年X开发区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共X个,总投资X亿元,年度计划投资X亿元;纳入市级重大项目清单X个,总投资X亿元,年度计划投资X亿元。截至目前,X个省级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X亿元,占年度计划的X%,X个市级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X亿元,占年度计划的X%。

---此处隐藏1518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措施

(一)坚定不移转型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一是强化经济稳增长。将稳增长置于首位,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坚持“一月一分析”,定期召开经济运行会议,精准施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二是扩大有效投入。坚持“项目为王”,加快项目建设,扩大增量、存量和流量,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和企业上市计划,推动有条件企业向“四新”经济转型,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二)坚定不移狠抓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加速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X开发区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力争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亿元以上,全年完成1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上海电气氢能装备、德沃康健康医疗等项目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谋划储备重大项目,提高项目转化率,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精心编制重大项目,完善项目库,提高项目转化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抢抓基础设施投资机遇,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认真编制好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规划。

(三)坚定不移抓实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速制造强市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链,制定全景图谱和应用指引,推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固链。深化产业链专班推进机制,协同解决产业链建设问题。聚焦缺失环节,建好用好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市场拓展。依托高质量发展基金,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的制造业格局。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提升技改投资比重。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培育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赋能,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慧供应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抢抓算力网络机遇,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数据存储基地和云服务平台发展,繁荣数字文化消费市场,拓展数字应用场景,挖掘大数据价值,持续提升“数智赋能”水平。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改革增动力,推进国企改革、优化经济布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吸引高素质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