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报告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1]。2019年,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还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优良家教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探讨将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教学,以更好地发挥德法课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探究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的可行性入手,分析其融入的价值意蕴,探寻二者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以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1.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可行性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通过家教家风涵养家庭成员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优良品质。德法课作为青年大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契合的,因此,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

1.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德法课作为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基本内容,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其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五个方面全方位提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认清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自觉成长为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家庭教育是人才培育的起点,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传统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孝、仁、诚、勤”等优良品质,教育引导子女“崇德重礼、德法相依”,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现代家庭教育同样注重对品德教育,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他们在“拔节孕穗”的成长关键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孩子深厚的家国情怀,指引孩子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个人梦、家庭梦的过程中,推动国家梦的实现。因此,从宏观上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优良家庭家教家风与德法课都注重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促进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后备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此处隐藏5726字,下载后查看---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与德法课深度融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将优秀家教家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德法课的各个章节,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德法课教材一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人生观教育。主要探讨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将优良家教家风中训诫子孙后代“心存志远、奋发有为”等内容有机融入第一章,引导大学生明确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理想信念教育。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家国一体”的观念有机融入第二章,引导学生明白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自觉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与担当。第三章中国精神教育。借助不同时期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的家教家风故事,深化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识,使其自觉传承和弘扬爱国爱家的优良精神品质,努力成长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第四章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等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第五章道德教育。中华传统优良家教家风文化十分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涉及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等方方面面,其道德教化的要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相一致。第六章法治教育。将传统家风家训中“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6]的个人生命及财产安全等观念有机融入第六章内容,引导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行为约束力。

3.3怎么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要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必须顺应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的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德法课教学,推动课程教学的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切实提升德法课的实效性。一是推进融合创新,用数字技术赋能德法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5G、VR/AR、慕课堂等数字信息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搭建家庭家教家风专题教育平台,打造精品微课,开设互动答疑、自主学习等板块,丰富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5G数据传输、视频数智化交互等技术,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家庭模范榜样与学生视频连线分享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同时,可以通过VR/AR等虚拟体验,实现课堂教学的可视化、移动化、场景化,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二是丰富实践活动载体。深入挖掘社会实践中的优良家教家风文化资源,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增强协同育人实效性。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到名人故居、红色革命根据地和家教家风建设示范基地参观学习,深入感受古人、革命前辈、模范家庭的优良家教家风。比如: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楹联承载了大芦村400多年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还有刘永福、冯子材故居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藏着丰富的家教家风资源。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家教家风文化调研,了解当地优秀的家教家风故事;组织学生进社区、进农村开展文化宣讲活动,让他们分享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看法和感悟,使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切身感受优良家教家风的魅力,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家教家风文化。

4.结语

德法课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上好思政课意义重大。优秀家教家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为推动德法课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主要按照融什么、往哪融、怎么融的逻辑思路,探析将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的具体路径。鉴于笔者收集到的文献和资料有限,如何推动二者深入融合、推动新时代德法课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于把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报告.doc》
   推荐度:
猜你喜欢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