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青年干部的榜样工作学习的方向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父辈们总说人要活出个人样,话糙理不糙,人要有人样,青年也要有青年样。那么青年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从一个懵懂孩童成长为涉世青年,在二十几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每每思考这个问题,我的心中或许能够浮现出一些零散的答案,但是它们大多转瞬即逝,在我心中只留下轻痕。《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带我走进了一段属于总书记和与他一样下乡插队的青年的生活,虽然那时的环境与现在已经大有不同,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寻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青年应该是个什么样?近日我再次重温《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此书全方面、立体式的展示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浮夸的修饰,一句句还原生活本味的朴素话语却感人至深,因此对《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精神,学习起来更加亲切,理解起来更加自然,践行起来更加自觉,我对此书感悟最深刻的是,X,为总书记政治定力、工作魄力和人格魅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我们要读懂、读好这本书,最精彩之处是学习和践行总书记精神,以总书记为榜样,走好人生之路。

对党的无限忠诚。总书记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向党组织递交过2次入党申请书。第一次,因为他的父亲习仲勋当时正在受迫害,父亲的所谓问题影响了他,没有批准;第二次申请时,组织上按照中央父母有问题,不影响子女的精神,就批准他入了党。在当时那种时代背景下,如果不是对加入党组织的无限向往,我想好多人都放弃了。其父习仲勋在作整风报告时说:对党要忠诚,不要说假话,说假话就会起到破坏运动的作用”“我们党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良好家风的熏陶和他对党的无限忠诚,砺就了今天的总书记。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谈到青年成长道路问题时,每次必讲理想,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总书记的要求和他青年时代的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此处隐藏1461字,下载后查看---

对学习的无限热爱。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酷爱读书,是《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总书记的深刻印象。青年总书记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广大青年应当结合青年总书记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2013年3月1日,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个新论断:中国GCD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热爱学习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品质。今天,我们拜读《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二卷、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浩瀚深邃的著作和思想的诞生,与他多年的学习积淀是分不开的。

对工作的无限热情。梁家河的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村民们都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总书记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人听憨了!原因就在于青年总书记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总书记入党后不久,就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冬天里,社员除了搞农田基建外,还有一件事是拉煤,以供一年做饭取暖用。这些煤由汽车从附近的子长县拉到文安驿公社,然后再用架子车拉到梁家河村。有一次,总书记在报纸上看到X一些农村在搞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既方便,又廉价。想到村里年年拉煤的日子,他再也坐不住了,赶忙到公社请了假,自费跑到X地区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那时,延安还没有通火车,他要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X。他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就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几个月后,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到1975年,全村在总书记的带领下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

对人民的无限热忱。1975年秋天,总书记被推荐读清华大学,这时他已经在梁家河干了将近7年时间。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历练成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梁家河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听说总书记要回北京上学了,队里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当年10月7日,全村人都没上山干活,他们排了很长的队送习支书,足足送了10多里。有十几个人硬是步行60华里送他到县城。总书记用心对民,也赢得了民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总书记的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感人肺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艰苦的知青岁月里,总书记能够迎难而上,在困境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反观今天的我们,在如此好的大环境里,更应该不忘初心,扎根一线,经受住岁月的磨砺,为X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