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近年来,我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强化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优化举措,统筹推进干部、人才、基层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动全区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着力“选优育强”,凝聚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坚持“事业为上、担当为要”,突出实干实绩导向,着力选拔培育“政治强、敢担当、有干劲、作风好”高素质干部。完善“一线考察、实绩考核、正反向考评”三项机制,对7个乡镇领导班子开展届中分析,引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充分发挥干部选拔、职级晋升的杠杆作用,提拔重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基层一线干部35人,为44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干部晋升职级。加大具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干部选拔力度,调整使用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干部8名,不断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同时,围绕融入京津冀、城市规划建设、特色产业、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和实践本领历练“双促进”行动,探索“3514”教育培训体系,抓实3级联学联训,邀请市级专家、区级领导和部门骨干,用好“理论培训、专题讲堂、网络课堂、实践教学、典型教育”5种方式,发挥14个区级“实践教育基地”作用,着力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中青班、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班等重点班次9期,调训区管干部、后备干部780多人次;选配18名干部到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等关键、吃劲岗位进行交流锻炼,促进干部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
着力“招才引智”,强化推动发展的人才支撑。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聚焦“融入京津冀”,立足全区转型发展和产业布局,深化区校合作,采取“链主企业+人才”“招商引资+人才”“项目建设+人才”等模式,搭建平台集聚人才。成立对口联络高校的7支小分队,精准对接大连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广纳人才筑梦**”人才宣传周、“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发挥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特色产业吸引集聚人才作用,签订了新材料、光伏、旅游、养殖业等领域21个合作协议,柔性引进省外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技师以上技术等级的人才51名。为192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开展研学活动7次、岗前培训5次、“传帮带”跟岗实践100余人次,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招才引智。同时,加大跟踪培养和支持保障力度,为人才提供贴心+暖心的“双心”服务,完善区委联系优秀人才评选机制,在南开大学举办2023年优秀人才研修班,组织人才工作站的10名农业专家与乡村振兴示范村人才进行“1+N”结对帮扶,积极开展人才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尊重人才、崇尚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
着力“强基固本”,筑牢引领治理的战斗堡垒。聚焦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分类施策,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施“差异化”管理,将全区112个农村划分为示范标杆村、特色培育村、重点提升村和一般帮扶村,进行分级指导、分层推进、分类帮扶,开展高标准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专项行动,指导7个乡镇规范阵地建设基础设施、功能设置等,完成第一批8个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区级初验工作;拓展党建工作室功能,组建三支服务队,落实“联点+包村+驻村+工作组+督查指导”的整顿机制,推动“一村一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评定4星级3人、3星级11人、2星级35人、1星级50人;建立“一引双培双带”培养模式,联合**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建18个“导师+学生”帮带小组,助推到村工作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基层,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凝聚合力。通过组织建设“全域化”、队伍管理“一体化”、治理力量“多元化”、服务供给“精细化”、阵地保障“实效化”的“五化联动”,将46个片区整合成16个小区,全部成立党支部,配备16名支部书记,选派10名党建指导员,积极探索建立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物管会、物业企业参与的“1+2”协商议事机制;分类打造8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组建16支“网格员服务队”、11支“红色物业服务队”和5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服务队接单”的联动模式,推行“1341”快速反应机制,以党建提质引领社区治理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