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基本情况
(一)水果
全市果园面积86.9万亩,产量62.3万吨,产值52.4亿元。其中柑橘18.4面积万亩,产量19.2万吨,产值12.5亿元;杨梅面积33.4万亩,产量10.8万吨,产值11亿元;水蜜桃面积8.3万亩,产量76.8万吨,产值10.2亿元;蜜梨面积6.0万亩,产量7.6万吨,产值3.0亿元;葡萄面积9.8万亩,产量13.4万吨,产值10.0亿元;枇杷面积3.7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2.5亿元。相较去年,产业面积缩减,结构调整优化,果实品质提高,产值进一步提升。
(二)茶叶
---此处隐藏921字,下载后查看---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开展技术支援服务,护航农业生产。持续开展林特产业技术指导和帮扶机制,随时做好农情调研调查,组织技术服务小分队确保自然灾害的应急服务工作,在持续低温阴雨、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风雹、雨雪冰冻等极端气候来临前后,及时制定、发布林特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组织、指导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强化应急防范准备。根据果农生产需求赴象山、宁海、余姚、奉化、慈溪等地开展枇杷施肥、蜜梨整形修剪、葡萄促早栽培、杨梅矮化整形修剪等技术示范指导。走进茶园,实地查看春茶生产情况,并对茶农进行面对面、点对点技术指导服务,并且通过钉钉、AAA群等平台发布《春茶生产将至,这些工作要抓紧》等生产信息,全年到基层各地直接指导服务农业主体100余次,重点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林特业科技服务扎实高效的开展。针对性开展林下种植技术指导服务,重点开展林下套种黄精、三叶青等中药材及大球盖菇、羊肚菌、竹荪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示范和指导,以理论教学、现场展示、大户带动等形式熟化栽培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全年累计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60余人次,深入实施农村科技工作指导员制度,结对共建余姚市梁弄横坎头村,为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引进经济效益较高的日本甜柿、猕猴桃、樱桃、蟠枣等林特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护航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共富。
(二)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通过参加市局举办的技下乡活动现场会,组织科研试验项目,推广良种良法措施,培育创新性示范基地,加快技术攻关研究,发布林特主导品种21个,主推技术12项,实现林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展了果树避雨设施栽培、大棚促早增效、矮化早果丰产等栽培技术推广,进行了红美人柑橘浅加温、葡萄加温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设施栽培等试验示范,建立水果优质高效设施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实现示范基地亩减损增收效益。积极推行“一亩山万元钱”富民模式,应用推广林下生态种植、香榧高效栽培等模式,以打造高质量、高标准、规模化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推动优质林下道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全年举办果树、茶叶、林下种植栽培等技术培训班10余场,培训人数500人次以上。
(三)推优引领产业,助力优质生产。开展第十一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本届“中绿杯”共收到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8家企业选送的绿茶有效样品575个。我市在本届“中绿杯”推选活动中,共有81家茶叶企业选送了91个茶样参加本届推选活动,获奖总数达63个,获奖率为69.23%,获奖率高出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组织召开“x市精品水蜜桃推选活动”,全市43个样品参加,推选出金奖9项,银奖10项,参评样品的品质省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组织参加省农业之最枇杷擂台赛,我市组织送样的3个样品分别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组织参加省精品桃推选活动,我市组织送样的样品获金奖2项,优质奖6项。举办“首届精品香榧推选”活动,推选金奖产品5项,银奖产品7项。
(四)强化科技支撑,赋能产业提升。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林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组织、指导果树产业技术团队申报省厅、市局产业团队项目,重点就果树优新品种及绿色精品生产、优质高效栽培、轻简化管理技术等开展试验示范,立项省厅团队项目6项,确定市局团队项目7个。自主选育御金香、黄金甲、瑞雪1号等8个新品种入选国家登记推广品种,建成市级茶叶种质资源库2个,“彩色茶树种质创新与利用”项目成果,育成‘御金香’‘瑞雪1号’‘虞舜红’等叶色丰富、品质优异的茶树新品种15个,获省科技兴林科技创新类二等奖。完成浙江省地方标准《珍贵彩色树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第3部分:彩色樟树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审评,开展花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附加值,采取“大户示范,小户跟进”的策略,积极引导苗农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