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今年全国两会,总书记三下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科技局作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责部门,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着引领推动的角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传统经验里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也就是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创新发展,要提质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当前,商洛仍处靠投资拉动增长的阶段,面临着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责主业部门,怎么样洞察大势、顺应趋势,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和条件,优化调整创新要素配置,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塑造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考量,也是我们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主攻方向。本次交流研讨,我理解,既是理论务虚、又是思维碰撞。下面,我结合对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学习与理解,以及上次金乾生教授“科技创新与产业重构”讲座的启发和思考,汇报五点体会。第一、通盘谋划,注重顶层设计。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套概念、喊口号。个人理解,首先,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清醒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漫长过程,防止认知上的泛化和滥用。其次,要找准向“新”而动的着力点,做到观全局谋一域,清晰把握自身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定位,放眼长远去思考、去谋划,客观看待地域发展落差,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潜能优势,谋准重点发展方向,稳扎稳打把产业基础做扎实,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第二、做优园区,提升承载能力。园区特别是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集创新、开放、产业功能于一体,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个人思考,应把园区作为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力量,紧盯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一园一策”统筹布局规划,以园区建设提标扩容为抓手,有序推动产业进园区聚集、功能在园区集成、要素向园区集中,以园区为基点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一体部署,致力于形成科技先发、开放先行、产业先进的发展高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增强园区的整体承载力,在局部营造一个有利于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小气候”。

第三、育强主体,促进融通创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总书记在去年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提出建设“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个人理解,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是我们推进西商融合发展的政策红利,也是方法论。就科技工作而言,就是要用活用好这个方法论,立足“共”字做文章,在视野上,要把商洛视作建设西安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腹地或转化基地,大视野谋划构建西商创新联合体,探索与西安形成互补嵌套式的差异化融合路径;在方法上,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下大力气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深度挖掘企业的创新需求,促其与西安各高校院所的技术供给精准对接,终而将其变成商洛企业“外挂”的研发团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硬支撑”。

第四、着眼长远,重构创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客观上讲,目前我市的创新创业生态还有诸多短板弱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空白点较多。差距就是潜力!我们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以康养资源聚集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为主线,以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为牵引,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根本性任务,下大力气打造以“用”为导向的市场化科创服务体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激发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创新生态“软实力”。

第五、前瞻洞察,抢滩未来产业。当前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技术日新月异,不仅成为人类生产创作的新工具,也将重塑生产消费各类经济业态,创造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和生态。如,“Sora”“一段话生成一段视频”,足以颠覆模拟与现实世界;再如,“文心一言”等AI程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难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会将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正如金乾生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从思维方式说起”,从“敢不敢想和怎么想”开题。因而建议,在商洛大讲堂开设人工智能方面的辅导讲座,邀请国内一流专家给我们“科普扫盲”,增强前瞻思维的洞察力,以便更好地识变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