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在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之后,相关部门围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积极展开实践探索。因此,应对国内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动态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学术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找准推进一体化进程的难点、各学段之间衔接的堵点和思政课改革面临的痛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实现问题与对策的精准对接和良性互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现状分析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从数量上来看,呈现积极的上升趋势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并在实践过程中涌现一批优秀做法与经验,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热点渐增。目前,D和政府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日益重视。20XX年3月,在学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概念。随后,学术界开始对大中小学思想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探索。2023年2月22日,教育部思想工作司在2023年工作要点中,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指示和要求,涉及数字思政、学生社区、教师队伍等多个维度。2023年5月29日,在中央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随着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展开,学术界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增加,并深入推进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意蕴阐释、问题分析及路径探究三个维度。例如,庞晨、曾令辉等学者在对意涵进行阐释时将抽象的宏观概念与具体的微观要素相统一,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效衔接是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教学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增强教育实效的有力举措,是立足学生需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内学者从主体与客体、环节与体系、过程与评价、内容与方法等全角视域展开分析。例如,王喜满、吴秋林等学者认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衔接有待加强,从教材到教学再到实践的转换机制不够灵活;一体化组织建设有待优化和提升;一体化教学设计有待完善,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亟待加强。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方面,学术界注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管理等维度展开研究。例如,徐满、黄瑞雄等学者认为应将D的二十大精神、D史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逐层递进地贯穿于大中小各个学段,以一体化思路设计教学方式确保课程内容融会贯通,优化资源共享平台,营造育人氛围,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激发评价管理内生动力,打造一个层次分明、前后衔接、资源共享的共同体,有效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稳步推进。目前,国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探索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的探索进度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如天津、北京和山东等,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从高校到小学以片区为单位的学科基地,组建了由政府牵头和高校参与的一体化联盟,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实施方案,搭建了大思政课平台,打造了一批品牌项目,编写了专门的思政课一体化校本教材。其中,开展的数字思政课效果十分突出,如由政府主办、高校协办的“共上一堂课”在“人民网+”客户端、咪咕视频等平台同步直播,邀请业界专家和优秀楷模前来讲授,通过互联网将资源下沉到中小学,打破了时空局限。“共上一堂课”的形式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不同地区也都探索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各项改革措施和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此处隐藏3492字,下载后查看---

三、对策建议探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对比不同地区和学校思政课建设存在的差异,按照“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找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果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并以之为着力点,实现问题与对策的互补与互通,从而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助力教育强国战略实施,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D建引领,压实各级责任,充分发挥D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系统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逐步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实际效能,做到聚焦主要矛盾精准发力,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提供政策先导和制度保障。第一,大中小学各学段积极贯彻上级政策,特别是高校应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率先落实教育部门的决策部署。第二,大中小学要提高政策执行力,确保政策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第三,大中小学各学段人员应主动对标自身层面的发展目标和实践要求,做到顶层设计与政策落实、总体目标与分类目标、价值引导与知识育人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机制。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要健全通道、打通接口,破除妨碍教育资源流动的制度壁垒,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例如,当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共同发起建立一个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广泛吸纳中小学、相关学者以及社会人士参与其中;在论坛下设各部门,如教材编写委员会、集体备课组和教研室、宣讲团等,涵盖教师、教材、教学三个维度,各司其职;打造特色品牌,产出大思政课精品课,举办相关活动与赛事;依托网络共上一堂大思政课,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共建共享;等等。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整合不同学段资源,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教育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建设。加强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建设应当从教师、教材、教学等层面入手。第一,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对一体化的认识、讲思政课的能力、对思想理论的学习等要素,在以群体为单位出现时就会达到影响一体化进程的程度。特别是中小学应着重打造一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备课组和教研室,培养思政课专职教师,减少中学老师“兼职代理”、小学思政教师大多空白的情况。打造思政课一体化教师队伍也要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进一步解决人才分布不平衡的问题。第二,重视思政课教材编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统一编写,各学段的教材内容要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大中小三学段的教材要构成有机统一体,才能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产生复合性效应。教育部门应根据其所处区域特色牵头编写具有校本教材性质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材。第三,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上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帮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项目基金或论坛基金等,从而打造精品“大思政课”,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上一堂思政课”。

(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学生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对象,其课堂参与度会影响思政课的效果和反馈,进而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学生既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也可能成为一种阻碍。要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转化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在课程设计时要重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统一,既要依据专门的教材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挖掘和该知识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在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发展课程思政,做到思想教育和中考、高考的备考“两不耽误”,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其家国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政课上感受到情感的温度、知识的宽度、学理的深度和哲理的高度,上出“色香味”俱全的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要保持发展定力与耐力,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实现整体性推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序落实、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