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庆祝中国共产D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寄语广大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D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D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D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必须始终立足D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强国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寄予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擦亮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底色。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内在要求。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凭借昂扬向上的志气、坚忍不拔的骨气、自信自强的底气,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是历史与时代的呼唤,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使命与责任。唯有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认同,才能永葆对中华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自觉。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D科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才能在时代风云变幻中永葆清醒,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前行;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才能在复杂环境中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才能在风云激荡中永葆奋进姿态,以善作善成的“大智慧”、攻坚克难的“真本事”直面世界大变局,直面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考验。
---此处隐藏3096字,下载后查看---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在思想洗礼中厚植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培养时代新人,关键是要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铸魂育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高校要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进青年学生对D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教育青年学生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青年学生由内而外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世界观和方法论,使青年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育青年学生悟透中国共产D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从而更加坚定听D话、跟D走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育人,在文化熏陶中厚植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具有极强的浸润力、塑造力和影响力。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文化沃壤。高校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涵育德行、滋养心灵的重要作用,把“以文化人”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教育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守好文化根脉。要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育人资源,教育青年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持久生命力与非凡吸引力,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和认同,更好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养分。特别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优良校风学风和家风家教,教育青年学生在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树立并自觉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坚持用“四史”教育明理增信,在学史增智中厚植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指出,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四史”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必修课。“四史”中蕴含着D和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制胜密码,蕴藏着激励中华儿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高校要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强化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激发青年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让青年学生在“四史”学习中修德、增信、厉行。教育青年学生深刻把握“四史”的历史脉络,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厚植爱D、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紧密结合D情、国情、世情教育,教育青年学生深刻感受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帮助青年学生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理解和把握历史规律,洞察发展大势,铭记历史经验与教训,做到以史服人、以史育人。
坚持用先进科学技术启智赋能,在实践锤炼中厚植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最核心的竞争力。指出,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加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作为强国复兴的生力军,青年学生是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有生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作用,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走人才自主培养、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教育青年学生聚焦储备科学知识、精进科学技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青年学生专注于学习中心任务,贯通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使自身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思维视野紧跟时代、紧贴需求,为青年学生投身伟大事业打牢基础。教育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象牙塔”,走进社会“大课堂”,投身高质量发展“主战场”,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真命题,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