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个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9500字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持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做出重要指引和具体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是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为广大农民送来的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

今天党课的主要内容是梳理解读已出台的25个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分析三农政策文件脉络,从中了解过去,感知现在,明晰未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预期,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

1978年,农村改革大幕拉开。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先后制定出台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五个一号文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推动了农业的增长。

一、1982年1月1日(关键词: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其主要内容就是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此处隐藏14365字,下载后查看---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包括8个部分35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

“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就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具体务实,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

二十五、2023年2月13日(关键词: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来自:材料来自:

《从25个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9500字.doc》
   推荐度: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