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题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4-02 来源:网友投稿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发挥教师讲好高校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充分肯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抓好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20世纪80年代末期D中央提出要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了重大改革,并对建设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给予了政策支持。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D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特别是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这一时期伴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全新规划和编撰,对教材的使用也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的调整增设,加强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的出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都相继完善起来,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提供了学科支撑,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搭建了广阔而深厚的学术平台。

D的十八大以来,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新媒体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加速建设的新时代。这一时期重点强调在教育事业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因此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号召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的过程中,D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此处隐藏3453字,下载后查看---

厚植家国情怀,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增强教学吸引力。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这种情怀体现为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对自身从事的思政工作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热爱,由于热爱才能真正地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只有扎根新时代,思政课才能真正鲜活起来,只有把我们现在亿万人民正在书写的生动实践融入教学之中,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解读中国伟大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才能真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时刻学习D的创新理论,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关注社会的变迁进步,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与学生共鸣的过程中以情化人,使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从而提升思政课教育的效果。在思政课讲授的过程中融情感与知识为一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强大精神激励,使学生产生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从而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对自身职业的热爱,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那么教师职业生涯也就有了永恒的价值。

做到专攻博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和学术涵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双重身份使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之外,还需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也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决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指的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课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之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专业知识“综合性”的特点,这些课程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众多门类、D的历史和D的建设等相关知识,这些学科专业知识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基础,也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素质。其次还需具备辅助的学科知识,辅助学科知识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知识基础,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扩大自身知识面,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扩大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领域,开阔视野,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信息时代要做一名好老师,除了要掌握胜任教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更新思想观念,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新时代对好老师的要求是要成为智慧型老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够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有创新思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教育者首先应当具备创造性思维模式,新时代是创新引领的时代,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应用创新思维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要有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其次要有开放思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方面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互学互建,扩大高校思政课教师视野,主动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相关理论培训和学术论坛交流,以扩大自身学识视野,学习别人的经验,经过消化吸收提升自身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在信息时代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开放思维还体现在教师作为教育者,要主动学习D的创新理论,同时具有探索新知识的敏锐性,与时俱进,主动把自身教学工作放在社会和国家的范围内来考虑,更多地从全局的视野来思考问题,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生动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将正确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

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总体上,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衡量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课堂上显性的抬头率和关注度体现的,但同时也要注意思政课教师所创造的精神形态的价值是隐性的和长期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即教育本身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思政课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在精神产品的创造,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那么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这需要相关激励机制的配套和完善。在物质激励方面,给予思政课教师适当的教学补助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从目标激励方面,通过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长期、中期的建设目标,鼓励思政课教师将个人的目标与学院、学科的发展目标相融合,从而实现提高素质的目标;在政策激励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通过一定的政策导向,在项目评审、奖项设置方面给予思政课教师适当名额,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职称评审方面,应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职称晋升体系。在学生激励方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堂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参与激励,应设立相关奖项、证明,使教学对象有动力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